矿用自卸车悬架系统设计与优化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的悬架系统作为汽车连接车架与车轮之间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来自路面的激励而产生的力与力矩,缓和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冲击引起的振动。悬架结构的设计形式对车轮的定位参数有直接的影响,而弹性和阻尼元件对于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能也直接相关。因此针对悬架系统的结构参数和弹性、阻尼元件进行优化设计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根据单气室油气弹簧的物理模型,通过小孔流量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来分析油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油气弹簧的非线性刚度特性与非线性阻尼的参数化数学方程。然后在在AMESim和Matlab/Simulink中对油气弹簧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油气弹簧不同的结构参数对其输出刚度力和阻尼力的影响,为油气弹簧与整车性能的匹配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针对矿用自卸车前双横臂油气悬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前悬架在ADAMS/Car中建立模型,并进行平行轮跳的运动学分析。通过在ADAMS/Insight中进行试验设计,以试验设计的结果为数据,以车轮的四个定位参数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三阶的响应面近似模型。把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角、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四个目标函数,通过加权的方法简化为两个目标函数,应用非支配排序的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目标,得到目标函数的Pareto前沿。优化结果表明车轮的定位参数的变化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整车的操控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后,在建立的油气弹簧参数化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Simulink中建立八自由度的整车物理模型,仿真分析车辆驾驶室座椅垂直加速度、车身俯仰和车身侧倾角。通过各个工况下仿真的数据与实际矿用自卸车各个工况下的数据对比,验证模型仿真的准确性。然后以车辆座椅垂直加速度、车身俯仰角和车身侧倾角为目标函数,以油气悬架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前后悬架的动行程和轮胎的相对动载荷为约束条件,进行多目标的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矿用自卸车的座椅垂直加速度降低16.8%,车身的侧倾角降低8.6%,车身的俯仰角降低了32%,极大的提高了矿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的安全性能。
其他文献
颈部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损伤,也是最致命的损伤形式之一,往往会导致伤者伴有长期的后遗症,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失。多年来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试
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是改善其动力性能、减少油耗的重要手段。本文开展了在汽车表面覆有非光滑(凹坑、鱼鳞、沟槽)膜的减阻实验和仿真试验研究,以寻求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效能、
石油化工生产中,开停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任何疏忽或处理不当都极易产生事故,导致非常惨重的损失。基于CLIPS(C Language Integrated ProductionSystem)的专家系统在石化装置操作指导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专家系统实施石化装置开停车过程的智能监测和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开停车操作,而且可以节省操作时间,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对
并联机构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联机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可归纳为两大类问题:构型设计和尺寸设计。为满足工业增长以及并联机构设计研究需要,建立并联机构设计数字化环境十分必要。因此,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开发了并联机构的自动建模与虚拟装配系统。分析了并联机构的构成模块,完成了模块参数的提取,建立各构成模块的数学描述及并联机构整机的描述模型。运用面向装配设计思想和特征参数化建模技术,结合上述分
当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从宏观尺度研究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与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另一种是从微观尺度研究海洋中的个体或群体与海洋环境的相互耦
《变压器绝缘纸板微水分测量系统的研究》是中国输变电行业技术攻关课题(编号Y98010211),是国际同行业难题之一。由于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结构中的水分会降低其介电强度,使其过早老化,威胁变压器的正常安全工作,因此在变压器的制造及使用中监测绝缘纸板中的微量水分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论文从采用介电测量方法测量材料的物理特性的可行性出发,针对采用介电测量方法测量绝缘纸板中的微量水分所涉及
电液伺服阀是应用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电液伺服阀作为产品,在出厂前须进行严格测试。其中动静态性能测试是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电液伺服阀的动静态性能参数繁
本文采用光辅助水溶液聚合法,用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分别与三种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应,合成了不同阳离子单体的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通过FT-IR技术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污泥絮凝脱水程度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引发方式、引发体系、引发剂总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单体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