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疏肝调神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妇科收集病例,根据临床纳入标准,纳入6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疏肝调神补肾”法,分三步:①针刺单侧列缺、照海穴,单侧合谷、太冲穴,百会、印堂穴,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②艾炷灸气海、关元、肾俞、涌泉穴,每穴每次灸5壮。③心俞、肝俞或心俞、肾俞交替埋皮内针。以上治疗每周2次,2次治疗间隔大于48h;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片(2mg/片),每两周1次,一次1片,每月2次。两组共治疗12周。以HAMD量表、KMI量表为结局指标,评价治疗前(0周)、治疗后(12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16周)三个时点的临床疗效,以HAMD减分率计算有效率,并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计算复发率。采用EpiData3.1数据库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进行数据录入,把录入数据导入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包中,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基线水平不等采用协方差分析,多个观察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水平设为α=0.05。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水平一致。2.针灸治疗组35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其临床痊显率为54.29%,优于尼尔雌醇组的21.21%(P<0.05);总有效率为85.71%,与尼尔雌醇组的69.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总有效率相当。3.治疗后、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两组的HAMD量表评分、KM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提示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针灸治疗组的HAMD量表评分分别为13.60±4.10、13.80±3.05,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提示针灸治疗组在降低HAMD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尼尔雌醇组,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仍能维持一定的疗效。5.治疗后,针灸治疗组的KMI量表评分为14.43±3.93,与尼尔雌醇组的15.21±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在围绝经期抑郁症中的某些血管舒缩症状(KMI);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者的KMI量表评分分别为12.31±1.62、14.8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仍在降低KMI量表评分方面具有优势,可以维持一定的疗效。6.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统计复发率。针灸治疗组35例患者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11.43%,低于尼尔雌醇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研究结论:1.针灸“疏肝调神补肾法”能有效缓解患者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在总有效率、降低KMI量表评分方面与尼尔雌醇组相当。2.在降低HAMD评分方面,针灸“疏肝调神补肾法”组优于尼尔雌醇组。3.在中远期疗效方面,针灸“疏肝调神法”组优于尼尔雌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