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满足交通运输行业高速化及轻量化的发展需求,强度高、韧性好的马氏体时效钢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起落架等关键构件。然而这些关键构件在服役的过程中往往会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进而产生疲劳损伤并引起疲劳破坏。因此,除马氏体时效钢的强韧性之外,其疲劳性能也一直是科技界和工业界所关注的重要指标。研究材料的高周疲劳性能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会为材料的使用提供指导。本文以18Ni马氏体时效钢(T250)为研究对象,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交通运输行业高速化及轻量化的发展需求,强度高、韧性好的马氏体时效钢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起落架等关键构件。然而这些关键构件在服役的过程中往往会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进而产生疲劳损伤并引起疲劳破坏。因此,除马氏体时效钢的强韧性之外,其疲劳性能也一直是科技界和工业界所关注的重要指标。研究材料的高周疲劳性能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会为材料的使用提供指导。本文以18Ni马氏体时效钢(T250)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种典型的时效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然后对其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冲击韧性以及高周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时效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时效处理下马氏体时效钢的微观组织,发现时效温度较低时,析出相的尺寸和间距较小,奥氏体含量较低;析出相的尺寸、间距和奥氏体含量都会影响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研究不同时效处理下马氏体时效钢的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发现时效温度较低时,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度较高,而断后延伸率较低;两种时效处理马氏体时效钢拉伸断口形貌都呈现出穿晶断裂的特征。时效处理温度较高时,马氏体时效钢的冲击韧性较大,材料抵抗冲击断裂的能力较高;两种时效处理马氏体时效钢冲击断口形貌均呈现出穿晶断裂的特征。研究不同时效处理下马氏体时效钢的高周疲劳行为,发现疲劳裂纹主要萌生于样品表面,但部分从内部夹杂物处萌生;从内部萌生裂纹时循环周次非常高,可以达到106数量级。夹杂尺寸大小对“鱼眼区”的面积和循环寿命的影响不大;而夹杂物距离样品表面距离越大,则断口表面“鱼眼区”的面积越大,循环寿命越大。夹杂物对疲劳敏感性的影响会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而增大;由于夹杂物的存在,进一步增大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度反而会不利于其疲劳强度的提高。两种不同时效处理的马氏体时效钢的疲劳强度是由于夹杂物、屈服强度、组织均匀性以及变形均匀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证明拉-拉高周疲劳与前人研究的拉-压高周疲劳最优点位置有偏移;本研究中,最优疲劳强度点会向抗拉强度更低的位置偏移,在550℃和600℃之间的时效温度处出现,抗拉强度介于二者之间。
其他文献
定向凝固技术通过控制凝固速率(拉伸速率)和温度梯度来实现对凝固组织的控制,从而获得具有特殊取向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理论研究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凝固过程中施加强磁场可以控制熔体流动、改变溶质分布和诱导晶体取向,最终实现对凝固组织的调控。将强磁场技术和定向凝固技术二者相结合为研究凝固理论、提升材料性能以及开发新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强磁场下定向凝固对凝固组织的作用机制相对复杂,相关理论
群体感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细菌中的天然调控方式。目前对于群体感应的研究多在于其对菌群数量及菌落关系方面,鲜有将其应用于代谢调控研究的成功案例。为了验证群体感应在大肠杆菌动态代谢调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进一步探索群体感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群体感应在单菌调控和共培养调控上的作用效果,以及对共培养体系的优化控制。通过在大肠杆菌共培养生产红景天苷的体系中构建包括生长自限和碳通量转换开关在内的基于群体
基于CRISPR/Cas系统可在CRISPR衍生RNA(crRNA)的引导下切割外源核酸分子的特性,CRISPR/Cas技术已作为高效的基因编辑手段应用于肿瘤,感染、遗传性疾病的研究。该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仍具有在体内实验中基因编辑活性无法调控,以及会产生脱靶效应等缺陷。近年的研究发现,噬菌体编码的抗CRISPR蛋白(Acrs)可通过多种策略抑制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活性,且可作为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冷冻保护剂,海藻糖有望替代传统的冷冻保护剂甘油,用于红细胞的冷冻保存,但海藻糖的非膜渗透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分别制备了苯乙胺(PEA)、3,4-二甲氧基苯乙胺(DMPEA)和正十二胺(DDA)接枝改性的三种γ-聚谷氨酸(PGA)产物,疏水改性产物能显著提高海藻糖的负载量,进而提高红细胞的冷冻存活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等测试结果表明,疏水改性的PGA可在p H值为6.0
天蓝色链霉菌作为链霉菌的模式菌株之一,一直以来其形态分化及次级代谢都是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的飞速发展,天蓝色链霉菌中形态分化相关的转运蛋白及转运系统的重要作用开始得到研究者的重视,除此之外,不同的转运系统在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转运过程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地作用。因此转运蛋白及转运系统的研究在天蓝色链霉菌工业生产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基于前期产孢相关蛋白SCO4114的相关研究结果,本
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切削刀具已不能满足工业加工领域的要求。目前,将高硬度和耐高温氧化的氮化物薄膜镀到刀具表面的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TiAlSiN薄膜具有氮化物薄膜的优良性能,但膜/基结合力强度低一直是TiAlSiN薄膜实际应用的瓶颈。本文旨在探究制备TiAlSiN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提高膜/基结合力的强度,为TiAlSiN薄膜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不锈钢304L基体上
TiB2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磨、耐腐蚀、抗氧化、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优异性能,在冶金、化工、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TiB2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无压烧结、热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烧结温度高、产品尺寸和形状受限等缺点。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反应烧结的原理,采用真空熔融渗Si法制备TiB2-MoSi2-SiC复合材料,此新工艺具有简单实用、烧结温度低、制品的尺寸和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