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zhuc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官修目录著作,由四库馆臣历经16年编撰而成。《四库全书总目》基本上收录了清乾隆以前的重要古籍文献,对2000多年的传统学术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总结,是乾嘉学术的代表之作,鲜明的反映出编撰者四库馆臣的文学思想和治学理念,结合提要的具体内容可分析出四库馆臣的文学批评观念。《四库全书总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词曲类位于集部的末类,本身规模并不大,又分为别集、总集、词话、词选、词韵等五类,其分类是十分细致的。宋代以来关于词的目录学著作十分繁多,选录标准也十分复杂,《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一定程度上校正了这种情况,较为细致的梳理了词发展规律,同时对具体词人词作进行了品评,形成了独特的词学观。本文将以具体提要为文本基础,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本文共分四章,分别从词体观、词史观、词学批评观以及《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影响来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念。引言部分将对《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词体观、词史观、风格流派及批评观四方面入手,进行《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分析。第一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体观进行分析。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对词体这一文学形式的根本性看法,对词性质、作用、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一方面,《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词是“倚声末技”,是用来娱宾遣兴的消遣之作,是“小道”、“诗余”。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词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四库馆臣的身份和传统的文学观念密不可分。第二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史观进行分析。运用定量分析与具体提要相结合的方法,勾勒出《四库全书总目》对于词的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从文体形式上看,词起源于《诗经》和古乐府;从音乐上看,起源于燕乐。五代出现了最早的词集,宋代达到全盛,金元明三代词不断衰落,至清代出现词学理论兴盛。第三章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观进行分析。通过词与音律的关系,重要词人在词发展中的作用,词的正与变,对雅趣之词的推崇以及作家作品论等方面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批评观,这也是《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研究最为重要的部分。第四章分析《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影响。以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寄托比兴”、“浑化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其的影响。本文将从上这五个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观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力求每个结论都言之有据,希望对日后的有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