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学语文节选课文的教学近两年来争议颇多。主要是分成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就节选教节选”,另一方认为“节选教学离不开原作”。当然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节选课文的教学既要“断章取义,也要亲近原著”。笔者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在立足于节选课文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节选课文与原作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节选课文的概念,厘清节选课文与删改课文的区别;阐述了节选课文的双重属性;梳理了整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节选课文的分布,并试着归纳了节选课文入选语文教材的依据。第二部分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谈了节选课文对于教学的影响。节选课文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损害了原著解读的正确性;其次,损害了原著思想的深刻性;再次,损害了原著结构和典型形象的完美性;最后,损害了原著人物的真实性。节选课文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对教师与学生两面。对学生而言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了解更多的文质兼美的好作品;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三部分主要是立足于节选课文与原作的关系对“节选课文”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分别是“选文有别,因文而异”,即选文的体材有别,学生掌握情况有别;“有效补充”,即补充的内容应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断章取义,解决重点”;“亲近原著,阅读全文”;“注重指导,加强阅读”。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基于文献、教材、教参以及具体教学案例发现节选课文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积极探索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