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和全球范围内高居首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疗总体疗效未有突破性进展,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20%。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探寻新的治疗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疗效并减轻毒副反应。分子靶向治疗和过继免疫疗法以特异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备受免疫治疗领域中研究者的关注。为特异性地增强抗肿瘤疗效,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通过比较肺腺癌细胞A549(KRAS基因突变型/EGFR基因野生型)和PC9(EGFR基因突变型/KRAS基因野生型)对Sorafenib的敏感性,以及观察DC-CIK联合Sorafenib的抗瘤效应,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EGFR-TKI原发耐药(KRAS基因突变型)的NSCLC患者进行DC-CIK联合Sorafenib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鉴定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PC9的KRAS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  (2)从肺癌患者PBMC中体外常规诱导DC与CIK,一周后共培养,收集第7天DC-CIK,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免疫表型和活化性受体(NKG2D)。  (3)MTT法检测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4)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DC-CIK增殖的影响。  (5)CCK-8法检测不同效靶比的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对肺腺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  (6)RTCA动态监测不同效靶比的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作用下的肺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情况。  (7)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作用下的肺腺癌细胞系的凋亡率。  (8)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orafenib作用24 h后NKG2D配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1)本研究所选用的A549细胞属于KRAS基因突变型/EGFR基因野生型;而PC9细胞属于EGFR基因突变型/KRAS基因野生型,符合文献报道的结果。  (2)本研究体外培养获得的第7天DC细胞表面CD83、CD86、CD11c及HLA-DR的表达率较培养第1天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IK共培养7天后,CD3+CD56+细胞达(50.27±1.11)%,NKG2D+表达率为(53.49±2.09)%。  (3)Sorafenib对A549和PC9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orafenib作用于A549和PC9细胞的24 h和48 h的IC50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此增殖抑制作用与细胞的KRAS基因和EGFR基因所处状态无相关性。  (4)联合疗法组中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独疗法,标准化细胞指数(CI)明显低于单独疗法组,提示DC-CIK细胞与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具有协同作用,且杀伤率随效靶比增加而提高;抗NKG2D抗体封闭可以减弱DC-CIK的杀伤作用(P<0.05)。5μmol/L Sorafenib对DC-CIK的增殖无统计学影响(P>0.05)。  (5)联合疗法组中的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疗法组,提示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协同抗瘤效应部分是通过凋亡诱导实现的。  (6)5μmol/L Sorafenib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NKG2D配体(ULBP1、UBLP2、ULBP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上调,A549和PC9细胞中上调的NKG2D配体种类和程度有差别,提示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协同抗瘤效应部分是通过调节NKG2D-NKG2DLs通路实现的。  结论: Sorafenib对肺腺癌细胞A549和PC9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的KRAS基因和EGFR基因所处状态无相关性;DC-CIK细胞联合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抗瘤效应具有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疗法,可能与调节NKG2D-NKG2DLs通路和诱导凋亡有关。因此,对于NSCLC患者,尤其是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联合应用DC-CIK细胞过继疗法和基于Sorafenib的分子靶向治疗或许可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新策略,给NSCLC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结果,讨论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结果: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晚期ONFH(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