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拟通过两种不同的TCRA来研究手术对宫腔粘连的子宫内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寻求更合理的手术方法和探讨宫腔粘连的发生及内膜修复机制。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40例,随机按诊断日期的单双号分为2组,其中1组20例行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2组20例行宫腔镜下金属弯钩分离粘连,观察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内两组患者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腔形态大小、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数目的差异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1、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与治疗前相比,1组和2组均具有良好的改善率(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宫腔形态基本改善上,2组优于1组且存在差异(P<0.05)。2、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数目,与治疗前相比,1组和2组均总体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ER、TGF-β1、CD31、LIF与治疗前相比,1组和2组均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前后ER、TGF-β1呈下降趋势,CD31、LIF呈上升趋势。结论:1、两种宫腔镜手术治疗轻中度宫腔粘连,在1-3月内观察效果均满意,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宫腔形态的基本改善方面,2组明显优于1组,可能与扩张宫颈内口及电切镜与宫颈内口反复摩擦有关。因此,要提高手术疗效,器械的改进是必要的。2、两种手术均会在短期内导致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数目减少,可能与手术引起的再次创伤有关;3.两种手术均能改善子宫内膜功能状态,即通过下调ER、TGF-β1表达来降低子宫粘连和成纤维化程度,同时通过上调CD31和LIF表达而增加子宫血管生成和子宫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