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研究中缅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综合运用,也是对中缅经济合作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的正确定位,也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整体建设的关键内容,而缅甸亦是中国避开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来研究中缅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经济效应。首先,从互联互通三大内容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和缅甸在基础设施、机制对接和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现状,认为中缅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中国对缅甸的投资额有大幅度的提高,双方的人文交流较多,集聚效应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缅甸国内公路、铁路修建进程缓慢,通讯设备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中缅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而且中国和缅甸的贸易规模和投资规模在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规模中所占比重较小。其次,运用了实证研究法来分析中缅基础设施情况对中缅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的影响,认为中缅两国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降税并没有对中缅贸易产生创造效应,但扩大了中国对缅甸的投资规模,而电信情况的改善也促进了中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认为中国和缅甸在基础设施、机制对接和人文交流方面的发展对中缅合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而实证结果也表明了中缅基础设施建设对中缅合作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还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铁路的修建还并未对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人员流动方面产生显著作用。最后,本文再从政府、企业和协会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企业的积极作用和协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