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前陆褶皱冲断带的研究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90年代后,安第斯山前冲断带发现一系列油气田,再次掀起了造山带前缘冲断构造研究高潮。1999年克拉2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促成了中国国内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研究热潮。在此背景下,龙门山前、米仓前褶皱冲断带成为国内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引起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2000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在山前带投入巨资进行油气勘探,得到大量的山前带的构造剖面,盆山耦合关系得到清晰的展现,取得重大的突破。目前条件下对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构造变形特征、发育演化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较为明确的认识,但是对造山带分段性机理的研究较少,对龙泉山前隆的性质研究更少。龙门山北段发育侏罗山式复杂推覆带、中段发育推覆冲断褶皱带、南段发育叠瓦冲断带;中、上三叠世时期,中段山前为凹陷、两端为古隆起;龙泉山前隆只是存在于乐山—德阳的盆地中部。总体上,前陆盆地系统在龙门山中段较完善。其控制性机理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在前陆盆地凹陷附近的斜坡上,已经发现大型的新场气田。显然,对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差异性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对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米仓山构造位置位于上扬子板块向北凸出的边缘,米仓山北邻东西向秦岭造山带,西侧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和北东向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东侧为大巴山北西—南东向弧形推覆构造带,南侧为四川盆地低缓变形区,米仓山实际上就是三个造山带中的一个构造结,对四川盆地的构造、以及沉积响应起着重要作用,是构造研究理想的场所。米仓山构造带是一个复杂叠合的造山带,具有多期次构造形成,多方向应力场复合的特征。米仓山也是一个较独特的造山带,关于米仓山造山带的性质研究一直较少。米仓山造山带模式也不同于龙门山和大巴山,和现有的造山带模式也有不同之处。研究表明,其形成过程由于扬子板块北端有一个米仓山—汉南刚性地体,可能在碰撞过程中被挤压而冲起。也有可能是刚形体两端形成断层,被推覆带铲出地表。对米仓山前构造样式的分析,直接能够指导山前盆地的油气勘探。对米仓山造山模式的研究,将丰富造山带构造理论。研究内容:(1)重点研究龙门山分段性形成机理。探讨推覆带内刚性地体和板块在前陆盆地构造演化中的影响;探讨盆地内构造差异在对山前构造样式的控制作用。分析前隆的控制因素。(2)采用构造结概念,分析米仓山地体在川东北盆地、山前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以米仓山地体为中心,分析三个地体:米仓山汉南地体-碧口地体—佛坪地体之间的碰撞和拼接关系;分析三个板块:秦岭—松潘甘孜—杨子板块之间的碰撞关系;(3结合龙门山、大巴山的构造演化,探讨米仓山前中、新生代以来的多边界盆山耦合关系。(4)详细对比米仓山前、大巴山前、龙门山前构造样式差异,分析造山带山前构造样式差异的控制性因素。(5)针对米仓山独特造山带性质,探讨刚性地体在造山带中的作用。研究思路:以龙门山前、米仓山两个互相关联的造山带的褶皱冲断带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个造山带的构造特征,研究造山带不同的形成机理;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盆山耦合构造样式,研究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控制性因素。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为指导,结合模拟试验结果,运用盆山统一体的学术思想对褶皱冲断带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和技术:(1)在盆山结合带部位,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对地表构造进行研究,利用石油地震勘探剖面分析深部构造特征,对比分析深、浅部构造的关系之间的表现形式,以及深、浅部构造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2)利用已有钻井资料、结合最新地震资料,建立两个造山带山前逆冲构造的几何学模式。(3)利用地震剖面所揭示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特征,采用平衡剖面技术来恢复周缘山系的演化,建立造山带运动学模式;在较为简单的构造部位,直接用层拉平描述构造演化过程。(4)借用模拟试验结果,和典型的造山带山前构造进行对比,探索米仓山和龙门山山前构造样式形成的理论依据。(5)重点关注造山带附近的刚性体,研究刚性体在板块中的作用。主要成果和认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分段性因素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1)、龙门山北段:碧口地体起重要作用。三叠世以来,米仓山-汉南地体和碧口地体拼接;稍晚或者同时,米仓山-汉南地体和佛坪地体拼接;在晚三叠世晚期,三个地体拼接完成,龙门山北端造山形成天井山-摩天岭古陆;碧口地体碰撞在四川盆地内形成一系列NE向构造雏形,这些构造对后期的盆山耦合产生重大的影响,是龙门山山前构造分段性的主要原因之一。(2)、龙门山中段:在中段发育推覆带、山前凹陷和前隆,为比较完整的前陆盆地系统,与两端有明显区别。川西凹陷前陆盆地的形成由两个因素控制:动力来自松潘-甘孜刚性板块向东挤压;盆地因素为,从早三叠世开始,中段仍为海相盆地、两端为古陆。推覆带内的刚性地块和山前凹陷两者结合,成为川西凹陷前陆盆地的主要发育因素。龙泉山前隆只发育在龙门山中段、中南段。(3)、山前带内构造样式受到盆地构造控制:如果山前盆地存在隆起,容易发育薄皮推覆带,即南段新生代叠瓦冲断带、北段印支期侏罗山式推覆带;山前为凹陷则发育双重构造和反冲构造,即中段构造特征。米仓山前山前褶皱冲断带研究(包括大巴山前隐伏推覆带)取得如下认识和成果:(1)、米仓山是扬子板块北端的构造结。在构造结附近,三叠纪以来,以米仓山汉南地体为中心,米仓山汉南地体—碧口地体—佛坪地体先后相互碰撞;碧口地体和米仓山地体的碰撞相对在前;佛坪、碧口地体对米仓山汉南地体的碰撞形成复合应力场,大致方向为NW→SE;前后各个期次动力方向变化不大,山前构造为加强型。构造形成主体时间在晚燕山—喜山期。(2)、将米仓山前构造带划分为基底冲断带、山前冲断带、山前反冲三角带、山前褶皱带;建立盆山耦合样式:盆山之间以双重构造、反冲三角带过渡,推覆带发育程度相对低。(3)、米仓山山前构造样式的控制因素为:山前沉积盖层较厚;其次存在两个较厚滑脱层。两个原因的组合,使得米仓山前发育双重构造和反冲三角带。米仓山前基底异常也有一定作用,在碰撞过程中,在刚性体前端产生较强的剪切应力,形成冲断断层;由于嘉陵江膏岩层的存在,剪切应力不能向上传递,断层在膏岩层内滑脱,由此形成双重构造。(4)、米仓山前的构造分段性受到在早期的背斜、向斜控制。(5)、米仓山造山带是俯冲板块上的一个造山带,和通常造山带处于仰冲盘有较大的不同。米仓山造山带的形成机理为:尽管米仓山位于俯冲下盘,但扬子板块北端存在一个古刚性地体,在扬子板块和秦岭板块的碰撞过程,沿着早期火成岩边缘形成冲断层,基底冲出地表形成造山带—米仓山造山带。(6)、米仓山和大巴山的构造相互关系为:将米仓山看作一个刚性楔形体,楔入秦岭板块,因此米仓山和大巴山属于同一构造背景。在板块碰撞中,板块突出部—即刚性地体首先碰撞;刚性对碰结中间为残余洋。随着秦岭—扬子板块的拼接逐渐完成,残余洋逐渐关闭,时间稍晚。在刚性地体附近,构造变形自然发生旋转,形成各种弧形构造。7、NE向通南巴构造带上发育大量的NW向断层,是大巴山改造的产物。通南巴构造带中间发育NW向涪阳坝断裂带,在卫星影像上发现涪阳坝断裂延伸到普光气田。通过平衡剖面分析认为::早期是拉张断层,其后在大巴山推覆挤压作用下,拉张断层复活、反转,形成逆冲断裂带;这条断裂带上盘发现有生物礁,地表构造和地下构造具有一定联系,推测大巴山山前隐伏推覆带、盆地内存在大型礁滩相储层。
其他文献
出口押汇是进出口贸易中比较常见的融资方式之一,包括信用证出口押汇和托收出口押汇。本文从信用证出口押汇业务的法律性质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介
<正>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计算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这种方法将客户应付的全部销货款,包括成本和利润,均作为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
岩石物理模型是连接测井数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纽带,岩石物理模型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测井解释与地震解释的精度。目前,大多数岩石物理模型属于半经验模型,对岩石描述不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手术无论大小,手术患者除了要承受疼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