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人脸图像编码及其在人脸验证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图像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图像数据库规模变得非常庞大,而这些图像中,包含人脸的图像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加倍关注。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海量的人脸图像,如何有效的提取、表达、组织、查询和检索这些人脸图像成为当下公共安全、信息检索和网络社交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大规模人脸图像编码技术是实现人脸图像检索和人脸验证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研究者们提升人脸检索和验证性能的最主要的突破口。本文以大规模人脸图像编码为研究目标,以大规模人脸图像检索和人脸验证为应用背景,分别从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特征提取和量化编码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大规模人脸图像表示性能。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在人脸图像预处理阶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显示形状回归算法实现人脸对齐,分别从初始形状设定和相关特征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实验表明,改进的人脸对齐取得了更准确的人脸特征点定位效果,为后面人脸区域划分和人脸特征提取提供了更好的支持。2)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阶段,提出了一种相对人脸属性特征,在人脸二值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学习的方法对人脸属性进行量化,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相对人脸属性较人脸二值属性能更加准确的描述人脸属性特征。3)在人脸图像量化编码阶段,将人脸图像的底层特征和相对人脸属性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稀疏编码。这种方法既保证了底层特征的相似性要求,又通过引入人脸属性特征避免了“语义鸿沟”问题。通过将本文的编码方法应用于大规模人脸检索和人脸验证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编码方案相比于基于底层特征的编码和基于属性特征的编码取得了更好的检索结果和更高的验证准确率。
其他文献
随着用户对多媒体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的C/S结构流媒体服务已不能满足大量用户的同时在线,且易形成系统瓶颈、扩展性不高。IP组播技术也存在固有限制,难以广泛部署。CDN
图像配准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遥感探测、医学成像和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目标识别等研究中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气象图像配准是为了实现一幅图像与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的组织和利用这些信息,则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巨大挑战之一。对图像资源而言,其自身包含了丰富的、
随着软件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软件的规模日益庞大。人们逐步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达到软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软件生产率和质量,采用软件复用技术是一条现实可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已成为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实现对城市已有工程勘察信息的管理,对
锅炉是工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设备,为确保安全,稳定生产,对锅炉的自动控制十分重要,其中汽包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控变量。由于锅炉的水位调节过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业务数据量呈几何级数递增,海量数据的传输与处理难题成为制约信息化产业扩大的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海量数据并行传输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数据系统(RTDBS)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然而,越来越多的新的应用要求RTDBS在支持实时性的同时,也能提供对敏感信息的管理,如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是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广泛地应用于目标识别、智能机器人和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图
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判断原则,提出了以专家系统为主,辅以模糊理论的方法,应用于变电站故障诊断仿真——对故障诊断结果可以确定的故障以专家系统为主;用模糊推理来处理故障诊断中不确定的信息。并详细介绍了知识库的建立过程。该变电站故障诊断仿真系统利用实际监控系统得到的开关和保护动作信息来诊断故障,根据保护和保护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提示运行人员应如何处理。本文提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