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广东省良好的自然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类型,且由于其文化的特殊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带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包括民间信俗、传统节日、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以及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传统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大多产生并传承于村落中,与村落环境相得益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人们内心深处“家”的意象,然而近年来一些非物质文化没能得到很好的延续,或是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销声匿迹,或是由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而被打上“低俗”的烙印难以“重见天日”;而另一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载体的村落也受到城市的猛烈冲击,传统肌理、建筑风貌逐渐消失,原本热闹的民俗活动因失去了适宜的活动场所和人们的认同而难以延续,传统技艺因无法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及技艺的失传只留下象征一个时代的“文物”。种种现象表明,传统村落及其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失衡导致二者面临如今的困境,因此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与非物质文化的作用关系入手,将非物质文化分为精神文化、民俗活动与传统技艺,分别讨论各类非物质文化与村落规划布局、公共空间、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揭示非物质文化与村落空间环境在传统社会中能够持续传承和发展的原因,结合现代社会中二者作用关系的现状,提出以重构二者作用关系为基础的空间营造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揭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对研究的范围、对象与内容作出界定,同时结合大量的文献阅读梳理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全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并对广东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进行概括,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二、三章,分别讨论民俗活动、传统技艺与传统村落规划布局、公共空间及传统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二者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第三部分首先总结第二、三章所论述的二者之间的直接作用,进而提出二者背后的思想观念及外在表现形式的共通性,揭示二者之间的间接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得以维持直接作用与间接关联的原理与机制;第四部分以汕头市程洋冈村为例,对前文的分析进行验证;第五部分结合实地调研讨论非物质文化与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现代社会中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与非物质文化作用关系失衡的原因,进而分析二者协同保护发展的目标与价值,最终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原则分别从村落的规划布局、公共空间及传统建筑三方面提出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现有大型起重机械的测量与监测系统,依赖安装于机身的复杂传感器以测量实时参数从而判断起重机运行状态,不具备现场安装与拆卸易行性。为此,本文以“基于DCNN与边缘云的桥式起重机械运行状态图像监测技术研究”为题,设计起重机械运行状态图像监测总体架构,研究桥式起重机械关键部件DCNN识别与视觉测量方法,设计面向图像监测的边缘云系统、研究面向图像监测DCNN加速提升技术,研制桥式起重机械运行状态图像监测平台
高良姜是一种优质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量丰富,在医药、调味品领域应用广泛,具备开发为功能性食品的潜力。目前针对高良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二苯基庚烷类和挥发油类的药理活性方面,高良姜活性成分挖掘不充分、功能性质不明确、活性成分提取方式单一,限制了高良姜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制约着以高良姜活性成分为核心因子的健康食品开发。本研究采用分段提取的方式,分别制备得到高良姜黄酮组分以及高良姜多糖,考察高良姜多糖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汽车相关技术相较于国外仍需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汽车安全领域技术。本文针对汽车被动安全中关键设备安全带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对于提升提高安全带系统开发效率、安全带系统约束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台车碰撞试验中乘员运动录像,建立二自由度乘员约束系统模型,根据实际安全带佩戴时的织带空间状态构建织带等效
近年来,历史建筑的管理与保护倍受广州市政府的重视。截止至2021年1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认定了817座广州历史建筑,并且紧跟时代的技术潮流,在国内首次推出针对历史建筑的数字化技术规范。本文针对广州历史建筑构件的检测和识别课题来源于企业项目,企业项目反映了广州市规划局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给本研究提供原始数据集。数据集为多人拍摄的真实建筑照片。本文分析了数据集的特点并结合企业的要
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上的关键组件,对其进行定期巡检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稳定的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目前我国输电线路巡检方面无人机巡检正在逐步取代效率低下的人工巡检成为主要的巡检方式,又随着5G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智能巡检成为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研究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中绝缘子的实例分割算法,以及复合绝缘子过热缺陷和玻璃绝缘子自爆缺陷的检测算法。巡检图像的拍摄质量直接关系着图
随着国内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高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电力系统维护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在电力系统检修工程期间,由于检修项目众多而且技术复杂,加上工期相对紧张,需各个检修工作面同时交叉开展,安全风险增加,这是检修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电力检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预防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是电力检修工程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首先归纳、梳理国内外关于
抓取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由于传统的机器人需要复杂的三维结构建模,过程繁琐,效果差。近几年兴起的深度学习方法虽然有较高的抓取成功率,但是需要人为调整大量参数、人工标注大量样本。随着深度强化学习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研究工作者开始关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主抓取检测方法的研究。他们将提取到的RGB图像信息和深度图像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并且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抽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社区零售模式提高消费者体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社区生鲜零售商在拓展线上业务时,容易因其不合理的末端配送网络导致成本高效率低,进而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本文关注社区生鲜连锁店的末端配送网络优化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社区生鲜零售及配送模式现状,确定了科学选址、订单分配和配送路径规划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保障生鲜品新鲜度的关键。(2)分别从选址和配送策略出发探究社区生鲜连锁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病理学诊断是临床金标准,其中病理切片病灶中肿瘤区域、坏死区域、淋巴区域、间质区域的评估对NSCLC的病理诊断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字病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病理图像(WSI)分析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病理
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也获得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人脸识别等。因此,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落地应用,对推动产业智能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以及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约束性,卷积神经网络的落地应用通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