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万物皆可互通互联的时代,海量内涵丰富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资源战略价值凸显。但与此同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也愈演愈烈。自2010年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在广东省破获宣判以来,此类犯罪借助网络等技术手段迅速蔓延全国,其中部分个人信息中间商在公安机关严厉的刑事打击下,甚至开始逐渐向境外转移。直至2017年,浙江绍兴警方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标志着此类犯罪发展进入新纪元,其危害后果呈指数级增加。并且,在与公安机关不断角力的过程中,犯罪黑灰产也已悄然完成技术层面的升级换代,隐蔽性更高、精准度更强。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日益呈现出犯罪手法更新变化快、形成高能黑色产业链、信息泄露源头多样、诱发诸多下游犯罪等新特点。不论是大批量公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开叫卖”模式;还是出售包含着定位、征信等多项公民高度敏感信息的“专门定制”模式,其分工高效的产业化交易模式导致侦查机关打击此类犯罪时往往力有不逮。具体表现为:犯罪线索的有效获取与利用率较低、犯罪产业链条过长、跨区域性较广导致难以开展有效侦查协作、电子数据的脆弱性造成侦查取证工作困难重重、犯罪团伙结构复杂难以集中进行抓捕等。因此,面对上述困境侦查机关必须因时而变。首先,要扩大线索来源,加强网络巡查,协同网企共同监测,依托数据平台提高线索利用效率。其次,要优化侦查打击方法,开展情报信息精准研判,并制定合理侦查策略。更要打破侦查协作瓶颈,增强区域侦查协作,不断提升警企合作力度,推动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此外,也需全面提高取证能力,完善取证技术,强化实物、言辞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形成完整证据链,并构建国际司法协助机制,逐步实现跨境电子数据取证。最后,便是科学有效部署,集中统一收网,彻底摧毁整个犯罪交易网络。
其他文献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文献材料,不同于其他的跨文化交际素材,它的翻译在词法、句法和语篇上有其独特性,需要译者正确处理。可见,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基层城市的地方
广西某水电站#2机组投运8年后,在检修期间发现水轮机固定导叶存在裂纹,水电站水轮机固定导叶很少出现裂纹,可查询资料很少。基于此,对乐滩水电站水轮机固定导叶裂纹产生的原因进
研究目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型理念,是应对"政府失位"并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政府的战略规划、服务承接方的运
本文以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烧为工程背景,数值分析了不同压力和不同组分条件下,AP/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微尺度稳态燃烧以及初始最大压降速率为480MPa/s条件下的微尺度瞬态燃烧特性,获得了燃烧过程中气相火焰温度、组分、热释放速率和燃速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1)不同压力条件下AP/HTPB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为研究不同环境压力对于AP/HTPB复合固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