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内部治理微观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一般公司治理理论,结合商业银行内外部治理的特殊性,运用因子分析的模型框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的路径,结合建设银行股改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实施审慎监管,采用重组式改革思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政策建议。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结构又称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一种正式的内部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力,即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的机构设置,实现公司的权力制衡;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有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既包括内部治理机制,也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股东至上主义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权”是共同的,公司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文中对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所应用的基础企业理论主要是企业契约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治理结构改革应遵循企业理论的一般原理。然而,其治理结构具有特殊性: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特殊。既要在融通资金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又要追求金融风险的最小化。2、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较一般公司治理的困难程度加大很多。原因是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股东与银行之间、贷款人与管理者之间、监管者与银行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3、商业银行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较弱。原因是来自产品市场的约束机制相对于一般的商品较弱。4、存款保险制度的负激励。存款保险制度提供的相应的破产补贴,一方面会诱使商业银行的股东对高风险项目过度投资的偏好,另一方面降低了存款人对存款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关心和监督。5、由于金融危机的对经济的破坏性,外部管制和监管高度重视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人员行为受到外部监管的强影响。6、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商业银行的运作资金大部分来自储户的存款,它所拥有的资本金所占的比重很低(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为8%即可满足要求)。债权融资的情形和比例也很少,这使得在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中债权约束的作用甚微。7、银行业的并购成本大大超过一般公司。原因是商业银行经营不善或信用危机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可能要支付巨大的社会成本。在实证过程中,由于银行业是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因此在选择银行业绩评价指标时,我们兼顾了盈利性指标与风险性指标。而且考虑到市场对银行业绩的持续性的要求,引入了代表业务增长性的指标。通过建立绩效评分模型,对因子得分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盈利能力对银行总体业绩有显著影响。上市银行中具有良好治理结构,不良贷款率低,资产质量好、运营效率高的银行的总体评价明显较高。二、银行的规模效益。业务发展能力与银行股权结构及整体规模相关。国内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并未充分发挥,甚至成为其提高盈利能力的羁绊;而小银行若致力于提高资产规模和效率,还可以取得更好的业绩。三、长期发展带来的管理经验是国内银行潜在的优势,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是取得合理有效的资产结构的前提。对于我国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路径,本文采取两阶段的划分方法: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为分界点,第一阶段是行政式治理,第二阶段是向公司化治理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国内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绩效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我们的银行业整体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而国内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效率差异也是因为技术因素。换言之,国内银行的规模并没有带来效率增加,规模经济并未实现。关于国内银行治理机制的完善,优化股权结构和进一步改革,大致有两种思路,其一是从银行体系的结构方面进行改造;其二是采用从产权安排的角度进行思考。从银行体系结构改造又分为新入式(new entry)和重组式两种。本文偏向与后一种改革思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下,新入式改革很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由于金融风险在短期内难以被识别,当正面的竞争加剧时,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市场型重组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不会对政府产生较大的成本。通过对利润的追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强资本充足率,这是向国内银行退出领域扩展的最优选择。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操作,才可能发挥当前有限的银行人力资源。市场型重组要尽可能降低财政资金的介入,使重组后的机构具有明确的产权。从中资银行的网络优势与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来看,一定限度的融合能大大增强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并分化外资银行的阵容。从整体的金融效率增进的角度来看,中外银行的各取所需会提高整体效率。局部融合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竞争加剧的性质,但可能导致银行的X效率提高,一定范围的股权合作也能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动力。从建行改革的成效来看,建立股份制公司、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建立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成功在香港上市以打开上市融资的渠道,使建行的各项重要经营指标都有所改善,为其建立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制做好了准备,体现了合理的改革的成效。本文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国内资本应该逐步退出,并让私有产权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应该是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中长期改革的目标,从而使银行内部运作与外部竞争更富有效率。在具体的改革中,有几点建议:一、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除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之外,还应照顾到商业银行本身和宏观经济的的安全和稳健。二、上市改善大型国内银行内部人控制和预算软约束的状况。改变国家作为唯一股东的格局,促进银行股东多元化。三、建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审慎的银行监管。审慎的银行监管能准确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并及时处理有问题银行,防止中央银行对经营困境的银行进行救助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四、要重视债权人的独特治理作用,增加未保险债权人的数量,发展资本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发展包括银行同业、次级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助于通过价格信号形成市场约束;使得处于暂时流动性危机的银行能顺利融资,继续正常经营;促进银行之间的兼并重组,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银行业的经营困境,并通过替换经营者施加压力。
其他文献
人居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热点讨论的话题,但往往聚焦城市而忽略乡村。乡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胜土,结合其独特的背景和现状情况来规划设计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噪声交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而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它抛弃了标准金融理论完全理性的严格假设,采用了更为符合现实的有限理性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连锁店在营销观念、经营方式、市场范围、竞争基础、竞争优势、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管理手段等八个方面带来的影响,以期实现连锁店的现代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重要的载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在当
形象地说,物质上扶持与精神上“扶志”,是脱贫攻坚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精准扶贫可不能“遍撒芝麻盐儿”,也不能忽视精神上“扶志”这重要一翼。  写罢题目,马上想到一个《“装羊”》的故事:  浮云朵朵,十几名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山坡上装羊……为何?当地官员应付上級考察。领导来时远远望去,山坡上尽是“美羊羊”……与这种“装羊”同时“上演”的,还有为显示建设新农村政绩
我国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放开后的利率会变动频繁,波动幅度增大,这也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有深刻的变化,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