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线协作通信由于传输可靠、有效和覆盖范围广而成为研究热点,但仍存在复杂度高和性能未能接近理论值等缺陷。为协助解决上述问题,本学位论文主要开展了中继转发策略优化及编码协作的改进研究。首先,简介了协作通信背景、发展和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现有无线协作通信模型、合并技术和中继协议,并引入了链路自适应再生(LAR)转发协议。最后,重点探讨了优化LAR转发协议、量化转发(QF)及Raptor编码协作等创新改进。全文内容和贡献主要如下:1.针对译码转发(DF)中继系统不能获得分集增益的问题,引入了LAR理论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LAR协议的实现过程及低复杂度单中继选择方案。然后,针对单中继系统,推导了高信噪比(SNR)下误码率(BER)和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仿真表明:LAR较放大转发(AF)、DF和选择译码转发(SDF)在BER方面有更大优势。当BER=10-3时,分别有约3.5dB、7dB和7dB的SNR增益,且LAR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随中继个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2.针对现有QF复杂度较高的缺陷,提出了低复杂度QF方案。其采用了低阶量化和调制,使复杂度有较大降低。在目的节点,其将量化信息和直传信息最大比合并(MRC),可降低系统BER。同时,利用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技术进一步优化该方案。最后,仿真分析了1-bit、2-bit和3-bit QF的BER性能。结果表明:当BER=10-2,3-bit QF方案较1-bit、2-bit QF分别有约4.5~7.5dB和1~2.5dB的SNR增益;当中继距离目的节点较近时,所提QF协议具有较好BER性能。在等功率分配方案下,对于2-bit QF,在BER为10-3处,当源-中继链路归一化距离为0.9时,较0.7、0.5、0.3和0.1情况分别有约5dB、7.5dB、9dB和15dB的SNR增益。另外,相对于等功率分配方案,优化功率分配系统平均有约2.5dB功率增益;3.针对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CSI)难以准确估算问题,利用喷泉码的无码率特性,提出了Raptor编码协作(CC)方案。在该方案中,源和中继节点使用不同Raptor编码,目的节点接收不同来源独立消息后,根据码字间关系联合译码,可在高SNR下获得较大编码增益和满分集效果。为了降低复杂度,Raptor预编码采用了整数序列构造的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获得了较低的线性预编码复杂度。仿真表明:在BER为10-4时,所提Raptor编码协作方案较传统DF协议Raptor方案、Raptor与分布式空时分组码(DSTBC)结合方案,分别有约2dB和1dB的SNR增益。而且,当中断概率为10-2时,其SNR增益较CC、DF提高了约2dB和7dB。本文通过对协作中继转发策略和编码协作的优化改进,可较好地改善协作通信系统性能。所提改进点也均以低复杂度模式实现,便于工程实践,具备较高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