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普遍存在于中学校园内,其造成的影响足以给个体带来成长的困惑。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总体来看研究涵盖内容不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发现鲜少有学者对于校园欺凌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进行研究,本研究意在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外显和内隐态度进行初步探索,以发现学生在二者上是否有差异,为校园欺凌的干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丰富校园欺凌研究做出贡献。本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研究一用张文新修订的《欺凌行为问卷》初中版测量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以便筛选出不同欺凌身份被试为后续研究做准备,结果发现初中生卷入校园欺凌人数占36.7%,其中受欺者比例最高;在受欺类型中,言语欺凌比例最高。研究二用张可编制的《教师对校园欺凌行为认知与应对问卷》,选用其中两个分量表,其分量表的信度如下:行为认定分量表a=.810,态度分量表a=.652。通过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外显态度进行测量发现:初中生校园欺凌外显态度总体上消极,即反欺凌;外显态度在个别维度上存在性别、母子关系、父子关系、欺凌身份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女生态度比男生消极;未卷入者态度最消极;与父母关系越好态度越消极。研究三通过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了初中生校园欺凌内隐态度,结果显示,初中生对校园欺凌内隐态度消极,即反欺凌;态度行为维度的内隐效应最强。校园欺凌个别维度上的内隐效应在性别、年级、抚养者、母子关系、欺凌身份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欺凌身份初中生在校园欺凌个别维度上的内隐效应存在性别、年级、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校园欺凌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欺凌者身份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在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外显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与内隐态度的认知、行为及总体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外显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与内隐态度的行为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