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西兰的汉语教学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的不同,中外教师合作的方式也有所差异,这些合作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优缺点,自然最终达到的汉语教学效果也不完全相同。本文着眼于课程教学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的典型问题,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方面选取了笔者作为教师志愿者在新西兰小学与新西兰当地的汉语教师合作从事汉语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主题分别为“课前志愿者教师如何与外方教师沟通、参与教案设计”、“课上志愿者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为外方教师纠偏或防止出错”、“课上英语授课的志愿者教师如何及时获得外方教师的语言文化支持”、“课上中外教师如何合作互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后志愿者教师如何就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外方教师沟通交流”。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访谈、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所在三所学校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等角度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即掌握基础汉语知识和教学技能;取长补短,教师协作互补;熟悉文化差异,善作对比;沟通备课,协力合作;勤做反馈,共同进步;建章立制,促进分工合作的基本内容制度化等。通过对各种合作教学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由外方教师主导、志愿者教师辅助进行汉语教学的模式最为理想。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新西兰的汉语教学中较为常见,但针对此主题进行的研究却只是凤毛麟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案例涉及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亟待解决,此研究中既弥补了研究上的空缺,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提出实际的补救办法,反思教师培训,并对汉办志愿者教师培训和新西兰本土教师培训提出建议,以小见大,使案例分析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提高;案例分析与反思和建议点面结合且反思和建议涉及多个方面,既从本文做的案例分析中得出,又克服了案例分析的局限性,提升了案例分析的层次。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在新西兰的汉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中外教师合作模式进行汉语教学,促进新西兰汉语合作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