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层地方政府是我国政策链的最终输出端,负责调配整合辖区资源,落地上级政府各项政策。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基层治理中的实际执行者,其自身公共服务动机、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基层治理的成效。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整体公共服务动机较强,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升,但是近年来一些干部也存在贪腐、抑郁、倦怠的心理状态。探求负面心理状态出现的根源,调适基层领导干部心理状态,有助于塑造一支稳定健康的基层领导干部,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良性运行。基层领导干部负面心理状态的实质是个体心理失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或行为,其产生的心理运行机制主要是源于需求的不满足。当人的机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时,就会诱发人体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的一定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机体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出现短暂性的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控制,就会引发持续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基层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失衡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消极懈怠、心理抑郁自杀、行为腐败堕落等。本文采取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外部诱因、失衡表现、内在心理品质、调适方式等维度研究福建省H市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现状,再通过交叉分析各个维度因素对心理失衡的影响,深入剖析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失衡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主要包括职级升迁、经济收入、地位名誉、价值认可、矛盾冲突等五个方面,内在心理品质主要体现在个体认知调节、情绪情感发泄、意志品质抗压等心理活动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调适对策:一是个人层面的自我清醒认知与自我调适;二是组织层面的教育引导、身边人员的关怀帮助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三是社会层面营造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希望通过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的努力,为我国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失衡调适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