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解释是指学习者为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自己对自己做出解释的活动。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我解释的研究已涉及各种领域且均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物理、数学等结构良好的领域,将自我解释应用于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很少,且基本是在母语环境下进行的研究。鉴于国内外对自我解释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的研究缺乏,本研究还是有必要进行的。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依据其英语专业四级测试(TEM-4)成绩,他们被分为较低水平组和较高水平组。实验分为四个步骤:无自我解释测试,自我解释培训,及时后测和延时后测。本实验采用出声思维和刺激性回忆的方法研究自我解释对较高和较低水平学生解答校对与改错题能力的影响,旨在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较高和较低水平组是否都能从自我解释中获益及获益程度如何?2).较高和较低水平组使用自我解释策略解答校对与改错题方面有何异同?3).较高和较低水平组错误自我解释的数量方面和使用策略消除错误自我解释方面有何异同?依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及在SPSS13.0统计软件中进行的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分析,本实验得出结论如下:1).自我解释能有效提高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被试解答校对与改错题的能力;较低水平组远迁移效应显著,而较高水平组没有远迁移效应,说明较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组获益更大。2).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组用来解答校对与改错题时使用的策略模式大体一致,精致和释义使用得最频繁,桥接和理解监控次之,推测使用最少。3).较低水平比较高水平组做出更多的错误自我解释。在使用策略来消除错误自我解释时,较低水平组呈离散趋势,而较高水平组呈集中趋势。本实验证明自我解释效应确实存在于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学生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运用这一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