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民主”思潮的逐步推进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的施行,政务微博应运而生,基于政务微博的政民互动有助于政府机构发布政策信息、了解公民意见,提供在线公共服务,有助于公民充分表达自身诉求。政务微博是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有效桥梁,通过对政务微博进行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观察,基于政务微博的政民互动类型多种多样,如服务事项互动,政策信息互动等,政策颁布后进入执行环节发布政策信息互动有助于公民深入了解政策,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因此选取其特定类型即政策执行中政民互动作为研究主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政民互动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再结合整合型用户接受与使用模型设计政策执行中政民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将信息需求、功能需求、易用期望、同伴影响、政策认同、媒介因素以及便利条件、政民互动意愿作为解释变量,政民互动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本研究的模型,并提出探究假设,参考文献和研究内容设计数据获取的问卷和编码等,进而通过数据分析探究政策执行中政民互动的影响因素。
通过信效度检验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本研究的数据,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各潜在变量的相关性,运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各潜在变量间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运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等人口统计变量多数对各潜在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根据MI修正指数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以达到合适的模型拟合值。模型结果显示,信息需求、功能需求、易用期望、同伴影响、政策认同、媒介因素以及便利条件均对政民互动意愿或政民互动行为存在影响,所有潜在变量共同对政民互动行为发生作用时,同伴影响的显著性低于其余变量,因此验证结果不显著,根据Pearson相关检验,同伴影响与其余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同伴影响通过其余变量间接影响政民互动意愿和行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组合维度共同构成多元协同驱动维度,形成政民互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各潜在变量对政民互动意愿或政民互动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政民互动效能,提升公民满意度,提高政策执行效果,首先政府应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做好制度规范引导;合理观测互动信息,准确识别公众需求;针对需求归类回应,维护良好政民关系;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提高政策认同意识。其次公民应准确解读政策信息,有效参与互动;端正自身参与动机,准确表达诉求;合理运用参与权力,守法有序互动。最后媒介方面应与政府合作,共创互动前提;政务媒介新建设,优化互动空间;规范新媒介参与,注重互动引导。政府、公民以及媒介三方共同发力,不断提升公民参与互动的满意度,政府行政服务的规范度,充分发挥政民互动的效用。
通过信效度检验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本研究的数据,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各潜在变量的相关性,运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各潜在变量间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运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等人口统计变量多数对各潜在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根据MI修正指数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以达到合适的模型拟合值。模型结果显示,信息需求、功能需求、易用期望、同伴影响、政策认同、媒介因素以及便利条件均对政民互动意愿或政民互动行为存在影响,所有潜在变量共同对政民互动行为发生作用时,同伴影响的显著性低于其余变量,因此验证结果不显著,根据Pearson相关检验,同伴影响与其余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同伴影响通过其余变量间接影响政民互动意愿和行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组合维度共同构成多元协同驱动维度,形成政民互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各潜在变量对政民互动意愿或政民互动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政民互动效能,提升公民满意度,提高政策执行效果,首先政府应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做好制度规范引导;合理观测互动信息,准确识别公众需求;针对需求归类回应,维护良好政民关系;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提高政策认同意识。其次公民应准确解读政策信息,有效参与互动;端正自身参与动机,准确表达诉求;合理运用参与权力,守法有序互动。最后媒介方面应与政府合作,共创互动前提;政务媒介新建设,优化互动空间;规范新媒介参与,注重互动引导。政府、公民以及媒介三方共同发力,不断提升公民参与互动的满意度,政府行政服务的规范度,充分发挥政民互动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