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的生存与自然息息相关。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社会生产力迅速提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相互结合,人类开发和征服自然的步伐在以加速度的趋势向前发展。“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口号随处可见,在人类挑战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强大之下,自然失去了它原本的神秘性,并且日益沦为人类的奴仆,任其践踏,人类中心主义进而泛滥。大自然受到的侵害日趋严重,由此带来的便是生态问题的日趋恶化,而人类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人与自然这一关系成为全球性炙手可热的问题。“生态问题”,“生态恶化”,“生存危机”成为人类眼中敏感而极为重要的字眼,也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因此,转变发展观念和经济的增长方式成为热点和共识,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逐步提上日程。生态教育,是人类对生态危机自身反省的产物,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教育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生态教育相关的生态意识也进而在教育的各个体系之中展开,除了传播生态意识的自然课程,思想道德伦理课程之外,语文教育则承担起了唤醒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使命,而语文教师则是肩负重任的重要使者。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进行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遵循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教学实践的探索。第一部分以生态意识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来展开论述。通过对两者关系的论述,得出生态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的传播不仅是其传播知识性质的体现,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从而进一步得出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渗透生态意识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基于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从教材的整体编写、篇目布局以及表现出来的生态内容,可分为三个标题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自身。着眼于这三个方面来统计相关的课文篇目数量,根据需要对课文中的生态意识内容加以概括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渗透生态意识的调查。第四部分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