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显;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混乱,适合经济开发的地区在大力开发,不适合经济开发的地区也在大力开发;在发展导向上,把缩小区域差距定位于缩小GDP的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缺乏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重要构想,被称为规划纲要中的一大“亮点”,这个构想便是主体功能区划。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角度,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而后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项工作量大面广、错综复杂、政策性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自然状况、又要兼顾人文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 本文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规程,结合保定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条件,运用国内外研究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在保定市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上做了一些探讨。 (1)主要对主体功能区划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2)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地域分异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反规划”理论五种理论构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 (3)从概念探讨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介绍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内容。 (4)主要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5)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案例地保定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宜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五种功能区,但某些评价单元目前限制或开发的特征不明显,这样的地区本次在划分之外,令其自然发展,待以后时机成熟后逐步划入。 (6)从总结讨论的角度,对论文主要工作和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专业是教学的
盘锦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稻米产区,是全省耕地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耕地实际面积23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9%,为全省十四个市中耕地占比较高的城市,耕地中68%为基本农田。盘锦市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盘锦市“向南向海”发展规划制定,需要大量的占用耕地,这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在“一占一补,先占后补,占补平衡”的原则下,盘锦市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耕地保护工作的难度正在逐渐扩
摘 要:生态营销的核心是引导市场能更加顾及两方面:保护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的观念从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市场营销观念,发展到了如今的以客户为核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市场营销观念的新发展趋势是“生态营销观念”和“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观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从生态营销的角度分析了现代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客户关系工作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提
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中,土木工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整个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材料对整个的工程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