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转化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溴联苯醚(PBDEs)及其衍生物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和甲氧基化多溴联苯醚(MeO-PBDEs)已在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检出,其环境持久性、普遍存在性和生物放大性以及蓄积性对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土壤-动物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PBDEs及其衍生物的动物吸收和转化可为评价PBDEs及其衍生物的土壤环境污染风险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目前有关土壤-动物系统中PBDEs及其衍生物OH-PBDEs和MeO-PBDEs环境行为的研究非常有限。本论文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BDE-47、6-OH-BDE-47和6-MeO-BDE-47为供试化合物,研究了土壤-动物系统中PBDEs、OH-PBDEs和MeO-PBDEs的蚯蚓吸收、排出动力学,以及富集、转化特征,明确PBDEs及其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在蚯蚓体内的生物转化规律。本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土壤中PBDEs的迁移及最终归趋,为PBDEs的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依据。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土壤中的BDE-47、6-OH-BDE-47和6-MeO-BDE-47可以被蚯蚓快速吸收,且其吸收、排出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公式很好地拟合。2.蚯蚓对不同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6-MeO-BDE-47>6-OH-BDE-47>BDE-47。3.在蚯蚓体内,三种化合物均可发生脱溴代谢,BDE-47和6-OH-BDE-47可以发生甲氧基化代谢生成MeO-PBDEs,且其甲氧基化代谢速率明显高于脱溴代谢速率。但是没有观察到OH/MeO-PBDEs向PBDEs转化。4.6-OH-BDE-47在蚯蚓体内可以发生快速的甲氧基化代谢,且其代谢产物可以进一步发生脱溴反应。同时6-OH-BDE-47在蚯蚓体内可以发生脱溴和同分异构化代谢,然后氧化为MeO-PBDEs。
其他文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作为目前能源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之一,因其环境友好、燃料灵活、能量转化率高而倍受关注。但是,如今SOFCs的商业化发展水平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在
近年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劳动领域带来巨大的改变,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但同时,新型技术的应用也对部分劳动者基本权利造成了侵害。西班牙《个人数据保护法》在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第88条的敦促和推动下,制定了劳动者数据保护条款,对时代的变革、社会的现状做出了立法和制度层面的回应。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对西班牙《个人数据保护法》的劳动条款进行分析:首先,从劳动
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迎来正式挂牌一周年。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45项,正在推进41项;已落地实施创新举措160项,经国际著名评估咨询机
一、院简介我院始建于1956年,是湖北省省属唯一的甲级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单位。拥有国家颁发的各类资质16项,其中甲级资质14项,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1984年实行技术经济
会议
硫化氢电解制氢法就是利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作为中间循环剂,与废气中的H2S发生反应生成硫单质和H+离子,反应后的吸收液进入电解池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输送至反应器中循环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体外及体内实验揭示LncRNA SNHG16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确证LncRNA SNHG16为介导宫颈癌恶性发展关键的致病分子。方法:收集手
氢气(H_2)在所有化学燃料中具有最高的质量能量密度(142 mJ kg-1),是替代化石燃料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最佳载体。电解水析氢反应(HER)是产氢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减少能耗,HER需要高效的催化剂,以便能在低电位下提供较大的电流密度。在各种HER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磷化物因为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价格低廉以及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作HER催化剂。本论文使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NiP_2-Ni_5P
近年来,抗生素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引起广大环境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其中四环素已成为类抗生素类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光催化技术可以高效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且无二次污染,消耗能源较低,在可见光的照射条件下即可完成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目前,生物模板法为无机材料制备领域中对材料形貌和结构控制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向日葵秆为模板,制备Bi_2O_3基纳米复
近几十年来,在众多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敏传感器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其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对环境敏感仍然是当下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
随机共振控制是增强系统随机共振效应,实现待测信号有效检测的关键。本文利用输入信号的前馈补偿作用对随机共振系统进行控制,提出了随机共振的前馈控制方法,并将其与遗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