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我国一直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桥梁又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造价高、难度大的工程。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桥梁的跨度日益增大,荷载逐步提高,对于基础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众多的基础形式中,嵌岩桩由于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沉降小、施工便利等优势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范的应用。其承载特性研究及承载力计算方法也倍受关注。但由于桥梁桩基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单桩极限承载力非常高、传统的静载荷试验难以达到破坏,以致目前对其承载性状的认识,以及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嵌岩桩的承载机理,提出一种便于工程应用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故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桩顶沉降控制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设计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0878083)课题,对此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桩基础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综合分析研究了嵌岩桩承载特性,对影响嵌岩桩承载特性的桩岩相对位移、嵌岩深度hr、桩径大小d、岩石的弹性模量Er、桩岩界面的粗糙程度,成孔方法、岩石的成层特性、软弱下卧层或岩溶、岩体的应力水平等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其次针对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确定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基于弹性-全塑性模型,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计算其桩侧极限摩阻力。该改进的模型考虑了极限摩阻力的诸多影响因素:桩岩相对剪切位移、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层所处的深度、岩石岩体的完整性、岩体的类别,从理论上将弹性-全塑性剪切-位移模型完善。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导得了可考虑桩侧岩土体分层特性的荷载传递解析解。根据桩侧土不同传递函数,导得了不同桩顶荷载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该方法可充分考虑桩侧岩土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计算不同荷载下的沉降值。并可进行大直径嵌岩桩荷载位移全曲线的预测,实现按桩顶沉降控制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设计。最后通过对汨罗江特大桥嵌某嵌岩桩工程现场静载测试,对桩侧土阻力,嵌岩段摩阻力及端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实测的数据对本文嵌岩桩承载机理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