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记体文风格论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巩,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古文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曾巩的记体文,丰富而全面地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认真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辅以宏观的理论探讨,力图对曾巩记体文作出合理的分期并论述其风格形成的原因。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对宋前记体文的发展概况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接着对记体文的内容、题材及其特点作了定义,然后对记体文在北宋发展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按照目前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记体文在唐代元结笔下才具有了完整的文体意义,入宋以后则蔚为大观,欧、苏、曾、王四大家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拓宽了“记”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记”的内容。内容上,记体文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是古代以应用为主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在宋代散文的诸多体裁样式中,宋人对于“记”体的发展、改造和创新最为引人注目,成为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部分,论述曾巩记体文的艺术风格。相比较而言,在曾巩的散文中记体文的成就最高。大致说来,曾巩的记体文文风经历了由奔放到徐缓,由粗豪至缜密的演变轨迹。本文在这一部分对曾巩风格转变期的记体文和曾巩风格成熟期的记体文分别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从曾巩记体文中的思想内容探究曾巩文风形成的原因。曾巩散文风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当时的学风、文风以及师承有关外,还与当时的文学潮流以及作者的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点说,曾巩在这类文章中,以高度的理性自觉控制言行举止,让处世和为文始终限定在自己所设定的模式之中。一定程度上来说,曾巩把唐代文人与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区别演绎到了最大值。他用记体文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他藏锋不露、温文尔雅的个性,温和婉曲、周密细致的思维方式,恪尽职守、温柔敦厚的态度。总之,曾巩的记体文经世济民的意识很强,几乎没有为记事而记事的篇章。
其他文献
老谢是一名公务员,为人风趣幽默,长得虎背熊腰。来心理咨询室时,他自诉,5个月前的一个夜晚,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当时感觉胸口憋气,呼吸困难,心跳剧烈,大汗淋漓,极度恐惧,有种将窒息、死亡的感觉。当时他只当是白天过于劳累,就没多理会。可是此后的5个月里,他却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曾先后多次去医院就诊,尽管医生一再告诉他身体没问题,可他却因此变得特别紧张,慢慢变得不敢睡觉了。尤其是当老伴儿不在家时,他经常是
本文把刘禹锡置于中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以政治受挫为切入点,以晚居洛阳为主要关注对象,并结合洛阳在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四部分来阐述刘禹锡晚年
婚姻是一本书,开头是秀丽的诗篇,中间则是平淡的散文,从扉页读到结尾,既需要耐心,又要有技巧——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只是因为觉得平淡无味而选择离婚的人们,不妨试一试“试离婚”。  最近,在一些濒临解体的家庭,在正式离婚之前,理性地选择了“试离婚”这种过渡形式。可喜的是,试离婚,使一些准备离婚的夫妻放弃了分手的打算,重新燃起了对婚姻的希望之火。  他厌烦她的唠叨,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可当他一个人过时,
王肃乃魏晋时期的经学大家,其学说被立为官学,成为一时之显学。其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二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诗》学著作有《毛诗注》二十卷、《毛诗义驳》八卷、《毛
学位
词,作为古代中国这个诗歌国度中晚生的新体裁,由附丽音乐的非文本体式和花前酒边的“艳科”起家,历经千年流程,自附庸而渐成大国,与诗、赋、曲抗衡并辔,成为中华韵文的代表体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