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困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异质性学习障碍,以往的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缺陷,但研究造成认知加工机制缺陷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目前ERP技术已经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大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与评定中。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多,结果也很丰富,之前的学习困难的ERP研究,记录的大都是比较简单的诱发电位,主要目的是观察学习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脑电的特异性差异,进而确定学习困难群体的感知觉加工是否存在困难。他们大多使用不同类型的简单重复刺激来记录学习困难的ERP,把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阅读困难组和对照组,却没有考虑划分标准的异质性,这些因素限制了最后的结论。MMN不需要被试的主动参与,不受注意影响,能够在非注意无意识状态下产生,是脑对感觉信息自动加工的指标。在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加工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充分利用ERP时间分辨率较高的优势,力图从学困儿童的大脑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失匹配负波这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电生理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以语文数学学习都困难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学习困难儿童的脑信息自动加工特征及认知特点,深入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前注意加工的脑机制。逐渐完善对认知功能的评定,对帮助学困儿童的教育提供客观指标及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用纯音刺激与图片刺激作为实验材料,视觉刺激是简单的绿色圆,听觉刺激是大概率的标准刺激(1000Hz,80%)与小概率的偏差刺激(1500Hz,20%)的纯音,实验中视觉与听觉刺激随机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注意某一通道刺激,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刺激,以左右手按键反应,实验一是注意视觉刺激,忽视听觉刺激;实验二是注意听觉刺激,忽视视觉刺激。行为数据得出听觉正确率高于视觉,分辨标准刺激的反应时听觉通道要长于视觉,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都有视听通道效应,ERP数据分析结果如下:学困儿童的注意条件下视觉MMN潜伏期小于非注意条件。无论是学困儿童还是学优儿童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视觉MMN波幅的差异都不显著。学困儿童的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听觉MMN潜伏期差异不显著。学困儿童的听觉MMN波幅大于视觉MMN。学困儿童比学优儿童的某些部位的MMN波幅升高,说明其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比学优儿童略好,前注意的认知过程正常,但其不具有右侧优势或许提示学困儿童的早期感知觉尤其是皮质听觉加工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