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业板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信息的披露、传递还很不完善,投资者受到环境、习惯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无法对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因此,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理性的行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了高市盈率、高风险的特征,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往往采取短线投机的交易方式,盲目追捧股价大幅上涨的热门股票。那么投资者能否通过这种短线投机的交易方式获益呢?在创业板市场上是不是交易越频繁,收益就越高呢?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也是本文将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以往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我国A股市场的收益率情况,而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实证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在股价大幅波动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充分考虑到中小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对异常收益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是对投资者所获得信息的充分反映,投资者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正常收益。但是在现实交易中,市场并非有效,并且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对经济活动也起着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异常现象无法运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加以解释。因此有必要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研究。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投资风险比较大,股票的大幅涨跌往往能引起投资者的强烈关注和购买偏好,那么投资者能否通过这种关注和购买而获得超过正常收益的额外报酬呢?我们有必要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投机交易策略是否有效进行评判。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创业板市场58家上市公司(截止至2010年3月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的日交易数据进行筛选,得出符合大幅上涨和下跌条件的交易数据,然后计算出异常收益率,并分别在两种趋势下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以异常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换手率、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异常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和换手率和异常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账面市值比和异常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实证部分的检验通过了显著性水平,说明两种趋势都能产生较强的市场效应,短期交易策略能够获得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