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在我国历史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古代学子读书习字、解疑求学的主要文化教育场所。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传统文脉气息、地域环境特色的书院公共文化空间,愈来愈多地受到人们的追逐和喜爱。本文通过对书院建筑文化空间的历史传承、形态布局、特征要素等要点进行调研与分析,梳理常州市焦溪古村整体的人文背景、区域文化和地理环境,并通过对书院文化空间在常州市焦溪古村落中的设计应用实践,探讨当代书院文化空间的设计与应用。重点在于探究:“书院文化空间回哺社会”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解读了“历史文化名村”与“文化空间”的概念。第二部分,详尽解析了地域文化影响下书院文化空间特征的应用,以及书院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营造。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焦溪古村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整合书院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前期资料,确立常州市焦溪村改造项目设计方案,最后完成多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实践。全面呈现江南历史文化名村语境下:书院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态特点与人文内涵。本文总结与整理了传统书院建筑文化的特点,着眼于书院文化空间的应用探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懂得在传统与当代基础之上的融会贯通,提升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发展与创新。常州市焦溪村书院公共文化空间设计项目的实践,对于研究国内书院文化空间具有良好的社会推介价值和作用。书院文化空间设计应用需在历史文脉的语境下追根溯源,寻找建筑艺术的文脉传承和核心价值,既是在物质上延展其建造技艺,又是在文化上传承精神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