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方法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观察其血糖、血脂、心体重比,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旨在分析针刺疗效的机理,为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现代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将符合要求的雄性Wa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DN)、模型组(MD)、针刺组(AD)。2.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3.造模成功后隔日1次针刺,每次30min,连续针刺12周。4.达到疗程后先禁食12h,乙醚麻醉摘眼球取血后处死,应用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血糖、血脂。打开胸腔,快速摘取心脏,用等渗生理盐水清洗,剪去大血管,用滤纸吸干血液后称重,制成匀浆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匀浆液中AngⅡ含量。【结果】1.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14周时各组与空白组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2.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14周时与空白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3.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的影响:实验后血清甘油三酯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胆固醇与空白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4.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心体重比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5.针刺对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本项研究所测定各项指标的结果显示:对造模成功大鼠进行针刺治疗可以使空腹血糖明显下降,使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明显回降,可以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大鼠体内的活性氧损伤,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状态。2.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下调作用,针刺对心体重比也具有下调作用,有利于揭示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