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读生是指因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问题无法在普通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又不够劳教、少年收容教养或刑事处罚条件的中学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呈上升趋势,工读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工读生的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往许多研究者集中探讨工读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以为工读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一些关于青少年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同伴关系的研究发现,恰当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使个体减少对不良应激源的应激反应,更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针对工读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同伴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干预研究更为少见。本项研究以89名云南省工读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工读生在不同的应激源下防御方式的特点、以及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上述特点,对工读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考察社会技能训练干预对工读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同伴关系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活动方案,研究发现:(1)同普通学生相比,工读生较少使用问题指向性应对。初三工读生比初二工读生更少使用逃避性应对方式;(2)男女工读生在自我效能上差异不显著,同时与普通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3)同伴关系好的工读生要比同伴关系差者更多使用问题指向性应对,并且在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上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4)在不同生活应激源下,防御方式对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成熟的防御方式能够预测问题指向性应对,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对情绪指向性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中间型防御方式对问题指向性应对和情绪指向性应对方式兼具预测作用;(5)自我效能对问题指向性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自我效能越高,越会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6)社会技能训练能促使学生更多地使用问题指向性应对,更少使用情绪指向性应对方式。但是对于工读生社会技能的训练和有关干预需时较长,短期训练,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持续后效不好;(7)社会技能训练对工读生的自我效能没有显著影响;(8)社会技能训练能使学生的负提名减少。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被试的一致性程度低,样本容量还不够理想,以及对工读生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的难度考虑不够充分,使得干预的近期效果好,但不够巩固等等,这都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