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联系与竞争加强,处于城市等级体系高端的城市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高端生产要素向这些核心城市集聚,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提升。而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核心的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竞争力及经济发展的核心体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变化。从亚洲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情况来看,位于城市等级体系高端的城市,其中心区的空间尺度规模、结构形态、功能构成、交通系统等均产生了突破性发展,出现了中心区硬核连绵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结构模式,可称为极核结构,而中心区向极核结构发展的趋势,则可称之为极核结构现象。中心区的极核结构现象,均产生于国际乃至全球的核心城市,是在国际及全球尺度上的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产生的一种尺度巨大化、结构复杂化的结构模式。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上,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入到亚洲乃至全球顶级城市的竞争序列。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文化及地域背景相似度较高的亚洲为背景,对亚洲核心城市出现的中心区极核结构现象进行定量研究,总结其规律特征,并构建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模式,为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构建更为合理的中心区发展格局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理论推导与案例归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理论推导部分,首先对极核结构中心区产生的驱动机制进行剖析,进而分析驱动机制作用下所形成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推导形成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理论模型;案例归纳部分,依托GIS、Depthmap等技术平台,对中心区出现极核结构现象的6个核心城市进行研究,包括:东京、大阪、新加坡、首尔,以及我国的香港和上海。研究从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功能构成及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展开,并通过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极核结构现象中心区的30条规律特征,进而提出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形成极核结构中心区的门槛规律。本文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高等级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极核结构现象,并构建了极核结构中心区的驱动机制模型及理论结构模型。针对亚洲高等级城市中心区出现的极核结构现象,从外部空间集聚带动力及内部产业升级推动力两个层面剖析中心区极核结构演化的驱动机制,并构建驱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驱动机制的空间效应进行剖析,并进一步构建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理论模型。2.对亚洲极核结构现象的中心区进行全方位地量化对比研究。采用GIS、Depthmap等技术平台,借助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交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分析方法,对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功能构成及交通系统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极核结构中心区的30项规律性特征。3.提出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形成的门槛条件。在全方位量化的基础上,对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及提炼,进而构建完善的极核结构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式,揭示了极核结构中心区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极核结构中心区的规律性特征为基础,结合提出的空间结构模式,从城市及中心区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极核结构中心区形成的门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