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的格模式和语义角色研究:论元结构分析新路径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存在大量特殊复杂的论元结构,包括“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主宾倒置句等。前人已从配价语法、生成语法、构式语法、类型学等视角对汉语中的论元结构进行分析与解释,但是目前关于汉语论元结构的研究层面较为单一,对系统性揭示汉语论元结构的生成机制能力有限,而在格模式下对论元结构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系列问题:1)多从狭义形态理论出发考察汉语的论元分布问题;2)研究中的术语混乱,汉语动词归类标准不统一;3)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界面的研究相互割裂;4)多归纳与描写,对论元结构生成机制及动因的解释较片面,缺乏对汉语论元结构的系统性解释框架。本文立足于当代语言类型学,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格模式基础上,从汉语的格标记和语义角色的互动角度重新审视汉语的论元结构。本文首先对世界语言包括汉语在格模式方面所存在的语言共性进行考察,其次在世界语言格标记与语义角色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探讨汉语的格表征机制,格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汉语具有较强的分析性特征,缺乏显性的形态格标记,汉语语序可以替代形态格标记起到表达句法关系的作用,汉语的格模式可以通过汉语语序进行考察。最后在汉语格模式基础上,从汉语的格标记和语义角色的互动关系出发对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领主属宾句等特殊结构做出解释,研究发现:(1)各语义角色的施事性或受事性及动词类型是影响世界语言论元结构中格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语言格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基本遵循世界语言格标记语义角色层级:动词为有效行为动词时,在主宾格语言中,宾格标记对外围语义角色的承载能力较强,而在施通格语言中,通格标记对外围语义角色能力的承载能力较强;当动词为认知类或情感类动词时,由于感事和对象的施事性和受事性相对较弱,在主宾格语言中,感事常被赋予与格,对象可能被赋予主格或宾格,而在施通格语言中,则可能出现双通格的情况。(2)汉语缺乏显性形态格标记,语序代替形态格标志起到表达句法关系的作用。汉语是一种混合格模式的语言,主宾格模式与施通格模式兼具,动词根据所允准进入的格模式可以分为主格动词、宾格动词、主宾格动词以及主宾格/施通格兼类动词。核心动词语义、核心名词语义、小句的时体语气以及小句的主从地位都是影响汉语格模式的重要因素。在汉语的格模式下汉语的格标记分布基本符合主宾格和施通格语义角色连续统。(3)二元及三元“被”字句为汉语中的主宾格结构,存现句、领主属宾句为汉语中的通格结构,而二元及三元“把”字句则为汉语中的施通格结构,这些特殊结构的生成与允准不仅与动词相关,也受到汉语的格标记和语义角色互动关系的牵制。另外,汉语是一种话题型语言,存现句、施事宾语句等结构中的“主语”应当为话题。从类型学格标记和语义角色的互动角度出发探讨汉语的论元结构是基于大量世界语言的语言事实所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弥补了汉语学界对于格模式研究上的不足,解决了汉语的格表征机制,格模式,格标记对语义的承载作用等问题,有助于建立汉语论元结构的系统性解释框架,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寻找汉语中的跨语言普遍规律,对进一步建立完善细致的世界语言机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对人口管控的政策力度都显著大于任何国家,这就为断点回归的评估方法创造了条件.考虑到独生子女政策在1980年9月全面推行,以及生育时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推测在1981年应该存在一个人口生育的“断点”.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基线调查的数据,选取第一胎孩子在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前后出生的样本,结合城乡差异利用模糊断点回归识别我国老年人精神状况
歌剧《韩信》是大型系列民族歌剧“中华本源文化之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和兵家”中的一部。由王景斌编剧、刘长远作曲,青岛大学师生为主要参演团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歌剧《韩信》以楚汉战争为背景,兵家代表人物韩信为主人公,围绕公元前206年至202年期间,发生在华夏大地那场影响中华民族发展轨迹的历史战争。通过展示韩信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历史事件,绘制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本文着重对
近年来,特朗普对推特的使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以往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其如何使用推特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或者其在任期间如何使用推特治理国家,很少有研究关注特朗普上任后如何使用推特重塑其在线政治身份,并使之合法化。本研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基于Hyland(2011)提出的三类符号资源以及van Leeuwen(2008)和Reyes(2011)提出的合法化策略,对特朗普上任半年内的推文
时间指称一般体现为时间副词或者动词词尾的屈折变化,外语学习者往往不能充分使用时间指称,严重影响了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语言特征的学习,但是就演绎教学和归纳教学的教学效果仍存在很大争议,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研究没有将体现学习者差异的学能引入研究框架,这对于复杂的外语教学来说显然过于简单。因此,本文从教学方式和语言学能的角度,探求促进学生学习三语德语
《别让我走》是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出版于2005年的小说。自出版以来,《别让我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界多认为科技与伦理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更认为《别让我走》不再关涉移民身份,因而是石黑一雄的转型之作。本文认为石黑一雄在这部作品中并未停止其对殖民主题的一贯反思,只是这一反思是以潜在的方式暗藏于其小说书写之中。本文将首先揭示《别让我走》对于殖民关系的重构,认为“克隆人—监护人”二元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被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媒介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报道在呈现事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一定的观点与价值倾向,因此在阅读新闻时需要有清晰的判断力,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分析。华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5G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促使中国在5G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2019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也纷纷进行了大量报道,该话题一时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构建形象。由于网络平台的特性,互动在网络学术身份构建中日趋重要。然而当前关注学术体裁中在线身份构建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从互动角度来分析在线身份构建的。本文使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学者在微博中运用的互动方式及构建的形象进行研究。本研究的语料选自15位中国学者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的博文共300条,每位学者均为粉丝数超过10000的中国大学教
苏珊-洛莉·帕克斯(1963-)是当代美国杰出戏剧家,也是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戏剧奖的非裔女剧作家。《美国戏剧》是其早期代表作,彰显了剧作家独特的戏剧创作理念。剧中的“洞穴”不仅充当了背景空间,更是一个汇集剧作家主题思想和戏剧美学的异托邦空间。然而遗憾的是,这一重要的特殊空间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助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理论以及黑人美学,以《美国戏剧》中的“洞穴”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帕克斯如何运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事件的表达存在类型学差异,即不同的语言对运动事件的表达方式不同。这种差异不仅引起了研究者对单语使用者运动事件表达的关注,还在近年来引起了他们对二语使用者运动事件表达的关注。在国内,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头叙事中如何使用目标语表达运动事件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但是,先前研究多为横向研究,且多关注方式和路径动词的使用,较少关注趋向动词以及句式结构。本文基于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成为中国农业向着高效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数据采集整理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我国发展农业物联网起步较晚,数据融合决策精度较低,很多管理系统缺乏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需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