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技术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特征突出,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关键。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资源是无法满足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先决条件,企业还需要获取外部知识来补充和更新企业内现有的知识储存,及时、快速的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的减少新产品开发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研发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考虑到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在每个阶段企业需要的资源以及开展的活动都是有区别的,各个阶段中供应商、客户、大学研究机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信息、知识等资源往往存有差异,导致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本文将新产品开发过程细分为概念开发阶段、产品开发阶段、商业化阶段三个阶段来具体研究四种外部知识源(供应商、客户、大学研究机构、竞争对手)对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影响。旨在探明在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从不同外部知识源获取知识是否都对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分别从哪种外部知识源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回收的440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概念开发阶段和产品开发阶段,从供应商、客户、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对手获取知识对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然而从供应商和大学与科研机构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供应商和客户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商业化阶段,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获取知识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而从客户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从大学与科研机构获取知识对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该研究帮助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能够准确选取外部知识源,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入理解,进一步丰富了外部知识获取的研究成果,为那些较大程度地依靠从外部获取技术和知识的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