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力需求少、对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加重、环境形式严峻的问题,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现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当前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研发力学性能合理、施工便捷且湿作业少的拆分和连接形式,但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抗火及火灾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损伤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在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为达到性能等同现浇且消除湿作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型钢和螺栓等升温传热较快的构件进行连接,在火灾作用下这些材料会加速结构的升温速度,因此在装配式节点研究过程中,对于装配式节点抗火性能以及火灾后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有必要进行研究。本文在查阅前人对建筑材料热学、高温下及高温后力学性能的研究文献基础上,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种新型装配式连接节点火灾下耐火极限和火灾后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和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ISO-834标准升(降)温曲线,对装配式节点进行火灾作用下及火灾作用后温度场分析,研究火灾全过程中节点内部的升降温规律;发现节点在火灾作用过程中,两面受火区域较单面受火区域,棱角阳角区域较阴角区域,由于与环境热交换速度较快,升降温过程温度变化速度较快;贯穿节点核心区起连接作用的螺栓,在火灾作用下加速节点核心区内部混凝土升温,起到传热键作用。(2)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采用顺序热-力耦合对节点的在火灾作用下的耐火极限进行分析研究,设定柱轴压比、偏心率、梁荷载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螺栓直径为分析变量,模拟分析过程中,所有节点的失效形式均为梁变形达到耐火极限而失效,且耐火极限在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在节点接近破坏时,所有节点均出现变形速度陡增,节点达到耐火极限失效具有一定突然性;在各分析参数中,轴压比、偏心率、荷载比的增大为对节点抗火的不利条件,螺栓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加为对节点抗火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中,轴压比、偏心率的影响较大,有利条件中,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耐火极限的提高效果更好。(3)提取节点内各单元结点在火灾升降温过程中的历史最高温度,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建议的加载方式,采用梁端低周往复加载的方式对受火后恢复常温的节点进行加载,研究不同受火时长、轴压比对节点受火后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现浇节点进行对比,发现所有节点受火后抗震性能均整体降低,相同受火时间下,装配式节点性能降低程度大于现浇节点;轴压比增长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受火前后整体相同;同一装配式节点受火时间越长,极限荷载和耗能下降越多,但延性在本文研究受火时长范围内随受火时间的增长先下降后又略微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