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剧烈塑性变形下工业纯钛微结构演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11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纯钛作为新型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孪生变形作为这种金属重要的变形方式,一直是研究材料变形机制和性能优化的热点。高密度变形孪晶对材料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本文采用动态等径角挤压技术(Dynamic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D-ECAP),室温下实现工业纯钛在L型模具内的高应变率剪切变形。研究1道次变形中的孪生演化现象,并对变形后的样品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道次D-ECAP变形后,样品内产生高密度的变形孪晶,孪晶百分含量达到23.35%。在变形孪晶中,以{11-22}压缩孪晶和{10-12}拉伸孪晶为主导,同时还生成了{10-11}、{11-24}压缩孪晶,{11-21}、{11-23}拉伸孪晶,六种孪生模式协调变形,其中{11-23}拉伸孪晶首次在纯钛变形组织中形成。1道次D-ECAP变形组织中还存在二次、三次孪晶及相应孪晶变体的复杂孪生模式。在单个变形晶粒内部,以一次{11-22}压缩孪晶为基体,形成二次{11-22}-{11-21}和二次{11-21}-{10-12}孪晶,以一次{10-12}拉伸孪晶为基体,形成二次{10-12}-{11-22}孪晶。其中一次{11-22}压缩孪晶和一次{10-12}拉伸孪晶分别存在四种和两种孪晶变体,二次{11-22}-{10-12}孪晶存在两种孪晶变体。以二次{11-22}-{11-21}孪晶为基体,继续生成三次{11-22}-{11-21}-{11-22}孪晶,完成压缩(CT)-拉伸(ET)-压缩(CT)的孪晶演变序列,以二次{10-12}-{11-22}孪晶为基体形成三次{10-12}-{11-22}-{10-12}孪晶,完成拉伸(ET)-压缩(CT)-拉伸(ET)的孪晶演变序列。1道次D-ECAP变形对工业纯钛强化效果明显。显微硬度从HV132提高到HV217,抗拉强度从初始370 MPa,升高到663 MPa。而断后伸缩率从初始71%降到51.3%,仍保持较好的塑性。动态层裂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冲击压力下,D-ECAP变形后高密度孪晶钛的雨贡纽弹性极限和层裂强度均高于初始工业纯钛,且均随着冲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孪晶钛的层裂回跳加速度低于工业纯钛,表明发生层裂时的高密度孪晶钛内部微孔形核长大速率低于初始工业纯钛。
其他文献
纳米级含能材料的发展给军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熔点、较低的蒸汽压、优良的热安定性和爆轰稳定性,还对低压长脉冲刺激钝感而对高压短脉冲刺激敏感等优点。此外,其对环境及人类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于纳米材料毒性的研究报道,多为对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材料及量子点等材料毒性研究,而对关于纳米含能材料毒性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纳米级含能材料对动物细胞和微生物毒性的研究及评价。
血管支架所服役的微环境具有氧化应激和容易凝血的特点。氧化应激与凝血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导致炎症的增强和组织的异常增生,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支架植入后,防止支架表面发生凝血,并改善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状态,有望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二氧化钛(Ti O_2)已作为支架材料得到成功应用。最近,我们发现经过紫外辐照后的Ti O_2(UV-AIR),经过简单的浸泡,即可将蛋白的固定
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速、重载作为扩展铁路动能、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发展方向。轨道系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钢轨作为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承受来自列车的动力作用,不可避免的发生裂纹、磨耗等伤损,合理应用钢轨打磨技术,能有效维护钢轨接触表面、改善列车运行条件、减小噪声振动。本文所研究的钢轨打磨车是一种可以进行各类线路、道岔连续打磨作业的铁路
近年来,铁路停车顶广泛应用于货运编组站中,它的主要作用是货运列车的停车防溜。目前停车顶技术的制造与安装使用已经十分成熟,但与之配套的自动化检测装置的研发和应用却未实现。当前使用的检测方法需要固定场所和高昂建设经费,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检测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了停车顶检测小车,设计了机械结构且确定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控制系统方案。控制核心部件选用STM32F103ZET6
在黑色素瘤手术切除中,肿瘤部位游离癌细胞随血液流动进入循环系统将增大远端转移的风险。术后残余肿瘤的复发也极大地降低了治愈率。与此同时,术后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感染问题也因微生物抗性而变得愈发严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促凝血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纳米复合水凝胶(Gel/PF127),用于黑色素瘤术后创伤部位紫杉醇(PTX)递送,进而杀灭残余肿瘤细胞,更好地促进创伤修复。首先在聚谷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急需得到提高,其中电池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综合运输和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但是,综合运输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不断消耗能源,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大量污染物,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综合运输、经济、生态之间相互影响,研究综合运输-经济-生态系统(以下简称为“三元系统”)的协调性问题,有利于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也对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需要我国综合运输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储能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被广泛用于在新能源技术、油电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史无前例的用户数据,海量数据给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深层挖掘用户偏好的机会。然而,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获取具体的用户数据是威胁其隐私的行为,用户的隐私
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着全球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细菌感染,但是随着抗药性的发展、生物膜的形成以及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形成胞内菌,细菌感染治疗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临床上常采取给予更大量的抗生素治疗,这不仅增加了细菌耐药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抗生素使用的毒副作用。因此采用非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既能避免细菌耐药,又能降低对宿主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