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实力提升的象征,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为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货币政策能否发挥效力,如何使货币政策更好的发挥效力更是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核心和前沿。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等多国中央银行多次注资救市,以防止金融危机的扩大和蔓延。在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各种对应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实施。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力的发挥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文章从货币和货币供给的性质出发,分析货币中性与否和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结合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环境,描述了货币政策在不同国家发挥的效力。从政策实施者(中央银行)到货币本身再到政策目标,以货币贯穿政策效力的发挥过程,更加完善的研究考证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这种立足于货币性质的考察,使文章更具有理论意义。文章结合货币政策的市场环境,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中国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供给是部分内生的,从而得出中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结论。
实证检验中同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力有待于提高。中国处于转型期,特殊的经济环境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造成了影响。货币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与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为促进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应完善货币政策的市场环境,大力疏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从信贷渠道、资本市场上完善政策环境,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注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合理选择中介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使货币政策的效力得到促进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