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2016年国内票房总收入达457亿元。在电影产业中,首周票房对一部电影未来累积票房具有较为重要的预示作用,并且首周票房往往受到网络口碑等因素的程度更大。但是,尽管此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关注电影票房影响因素,但目前的研究大都以电影累积票房作为因变量,鲜有学者探究影响首周票房的因素。此外,学者们对网络口碑效价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一些学者证明了网络口碑效价对票房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学者则认为其对票房没有任何作用。在解释网络口碑对于票房的影响机制上,现有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网络口碑效价与口碑数量对票房的直接影响上。需要指出的是,从网络口碑等影响电影票房的作用机制来看,其本质上是作为外部线索来降低消费者决策行为的不确定性而间接对电影票房带来影响;并且,除了这类外部线索以外,还有例如导演、明星、电影质量等具有高预示价值的内部线索为消费者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供了参考。不过,由于内部线索往往难以观察、衡量与评价,因此相关的定量研究工作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国内电影市场为研究对象,力图弥补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上述空缺与不足。具体而言,本研究以国内电影市场的首周票房作为因变量,从消费者线索利用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探究了网络口碑效价、评分争议性、评论情感争议性对电影首周票房的影响机制,进而引入内部线索如导演影响力、演员影响力、电影质量等因素,探究内部线索对消费者利用外部线索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以2013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上映的624部电影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本研究所作假设进行定量验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口碑效价、评分争议性、评论情感争议性对电影的首周票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影的口碑效价越高,相应的电影首周票房越高;电影的争议性越大,相应的电影首周票房也越高。另外,对内部线索调节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演员出演的电影相比,当电影有更多高影响力的演员参与时,网络口碑效价、评分争议性、评论情感争议性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强,能够为一部电影带来更高的票房;当电影处于高质量水平下,高口碑效价、高争议性的电影则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观看欲望,从而在短期内带来更高的电影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