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安全管理研究——以西岭雪山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3N”旅游热的兴起,山地旅游成为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前景的方式之一;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把发展山地旅游作为恢复旅游和经济重建的重点。   山地旅游的特殊环境,使其对旅游安全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各种事故,使得旅游安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学者们也逐渐开始了旅游安全领域的研究。当前的旅游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旅游活动事故研究、旅游安全评价与保障救援研究和旅游保险研究。山地旅游安全研究却相对滞后。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山地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以安全保障为基石,开展山地旅游安全研究极为必要。当前,山地旅游安全尚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山地旅游知识了解较肤浅,山地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等种种问题,这对于山地旅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以山地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着一切研究都始于现象研究的规律,首先进行了山地旅游安全现象研究。   山地旅游安全的表现形态多样,可归结为自然灾害和人为旅游事故,其发生存在着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多集中于旅游旺季和自然灾害高发频段,游客集中区和自然灾害高发区。与其他旅游安全相比,山地旅游安全具有琐碎多面性、自然灾害易发齐发性、防控困难性、救援保障薄弱性及防控管理系统性的特征。通过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现象分析,尝试从政策法规和景区防控两个层面构建一套完整的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山地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主要内容是建设和完善山地旅游安全专项法规,使得山地旅游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山地旅游安全防控体系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涵盖了安全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即:日常防控——安全响应——善后恢复。该保障体系以预防为主,因此日常的安全防控是重中之重。它包括旅游者、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危险源排除,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四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景区日常管理中深入开展安全工作,排除安全隐患,才能够减少山地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岭雪山作为个案分析,将理论成果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运用到西岭雪山景区的安全管理实践中。试图降低山地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其他地区山地旅游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本论文的现实意义是通过构建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为山地旅游安全管理提出建议,有利于山地旅游景区增强危机免疫力,提高安全保障的能力,从而促进山地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专项旅游的安全研究较少,山地旅游安全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山地旅游的理论研究,为山地旅游这一专项旅游安全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rn《规划》范围包括北京、河
期刊
随着当前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进信息技术,适时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利用多媒体工具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预习,而教师
为了与国际接轨,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发布,并于2007年1月1同起正式实施。由于我国企业以传统历史成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前的指导上,作文修改、批阅以教师的思维定势进行,这样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革作文教学,应从作文教学全过程入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学生主体 创新能力    1.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
随着近些年海外留学、工作人员归国的增多,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为吸引他们的热门城市,而海归人员回国后在价值观、生活、人际交往和工作、创业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呢?  1.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作文。  1.1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2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