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应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监测依达拉奉及降纤酶联合应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与单独应用降纤酶临床疗效的比较。
方法:
收集东阿县人民医院在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之间发病在6小时~48小时内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所选择病例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全国统一标准,且满足以下要求:(1)均经过头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性疾病;(2)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在8~20分之间;(3)无心房纤颤及严重基础疾患;(4)无严重过敏及精神异常史。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实验组)和降纤酶治疗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降纤酶,一般首次10BU,以后5B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约4次,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用14天;对照组只应用降纤酶,用法同实验组。两组均定时复查凝血功能,控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目标值为1~1.5g/L。所有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须检查项目有:生命体征检测,血液分析、肝肾功、血脂血糖、肌酶谱,行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或MRI、CTA或DSA等检查。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5天、7天及14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
(1)两组经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TT、PT、APTT无明显变化,INR未见明显异常。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天、5天、7天、14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3)实验组较对照组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的比率明显减少。
结论:
(1)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较好,脑梗死急性期症状的控制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早;
(2)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3)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对防止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早期的进展较单纯应用降纤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