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对丙泊酚靶控诱导时意识消失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羟考酮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初步探讨丙泊酚和羟考酮复合用药时的药效学相互作用,为临床麻醉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ASA III级,体重指数1924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试验组先分别予以0.35mg/kg羟考酮、0.5μg/kg舒芬太尼,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1min。4min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诱导,初始效应室浓度(Ce)设置为0.5μg/ml,待Ce达到设定值后持续5min,然后以0.5μg/ml递增,直至患者意识消失。患者意识消失后丙泊酚以意识消失时Ce继续输注,试验组予以罗库溴铵0.6mg/kg,C组先予以0.5μg/kg舒芬太尼(给药时间1min),2min后再予以罗库溴铵,给药时间均为30s,90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丙泊酚Ce达到设定值时警觉/镇静评分(OAA/S);基础BIS值、丙泊酚靶控开始前和意识消失时BIS值;诱导持续时间和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给药前(baseline)、丙泊酚靶控开始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之前及术后24h询问患者对麻醉诱导插管过程有无术中知晓。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不同丙泊酚Ce时OAA/S比较:(1)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基础OAA/S、丙泊酚Ce为2.5μg/ml时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丙泊酚Ce为0、0.5、1.0、1.5、2.0μg/ml时OAA/S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丙泊酚Ce为0.5、1.0μg/ml时OAA/S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Ce为0、1.5、2.0μg/ml时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C组丙泊酚Ce为1.0、1.5、2.0、2.5μg/ml时OAA/S明显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Ce为0、0.5μg/ml时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丙泊酚Ce为0、0.5、1.0、1.5、2.0μg/ml时OAA/S明显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丙泊酚Ce为0、0.5、1.0、1.5μg/ml时OAA/S明显低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比较:三组患者基础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丙泊酚TCI开始前BIS值低于C组,意识消失时BIS值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S组丙泊酚TCI开始前和意识消失时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诱导持续时间和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比较:试验组诱导持续时间和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S组诱导持续时间和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EC50)、半数患者入睡BIS值(BIS50)及其95%CI:(1)C组、O组、S组丙泊酚EC50及其95%CI分别为1.913(1.9061.921)、1.187(1.1631.21)、1.041(1.021.061)μg/ml,试验组丙泊酚EC50较C组明显降低;(2)C组、O组、S组丙泊酚BIS50及其95%CI分别为62.41(61.5163.3)、75.39(73.5277.21)、77.85(76.9478.77),试验组丙泊酚BIS50较C组明显升高。6.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1)组间比较:O组在T2、T3、T4、T5、T6时间点HR、在T1、T2、T3、T4、T5、T6时间点SBP、在T3、T4、T5、T6时间点DBP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T2、T3、T4、T5、T6时间点HR、在T2、T3、T4、T5、T6时间点SBP、在T3、T4、T5、T6时间点DBP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C组在T2、T5、T6时间点HR、在T2、T3、T4、T5、T6时间点SBP、DB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在T3、T4、T5时间点HR、在T1、T2、T3、T6时间点SBP、在T2、T5、T6时间DB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T3、T4、T5、T6时间点HR、在T2、T3、T6时间点SBP、在T2时间点DB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所有患者对麻醉诱导插管过程均无术中知晓。结论:1.羟考酮静注后可引起OAA/S和BIS值降低,具有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2.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诱导时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催眠作用,两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3.0.35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其他文献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与胃泌素释放肽(GRP)的特异性结合能够促进促炎因子的释放,引起炎症病症。因此,GRPR是一个潜在的炎症的治疗靶点。小分子GPRP抑制
近年来国务院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简政放权,改善行政审批服务,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行政审批是直接影响微观经济领域活力的关键因素,高
研究背景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老龄化问题明显[1]。另一方面,衰老是引起大多数慢性
目的:探讨基于DWI产生的ADC值在早期评估藏族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以便协助临床早期了解患者化疗疗效,适时调整治疗策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作
背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用于抗血小板凝聚最常用的药物,两者的联合使用也已被国际临床试验证明是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抗血小板药物药效的发挥,例如:患者的年龄、疾病史、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其中,遗传性因素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疗效成为目前研究重点方向。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有活性代
背景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是生物体在外界某些刺激(如高热、氧化应激和重金属等)下,为维持自身稳态而激活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表达的保护反应。高表达的HSPs(如Hsp70,Hsp40等)通过帮助其它蛋白质进行正确折叠、转运或降解以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在细胞内大量堆积从而破坏细胞自身的稳态。多项研究表明,热休克转录因子1(
研究背景:近年来,以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并且成为CM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仍然有30%~40%的患者需要
寸跷,又称“寸子”,是河北省众多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传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一带。寸跷,以女角“拉花”脚踩12厘米矮跷得名,据说由清朝宫廷舞蹈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200余年的历史。人站在寸跷上面表演,比高跷更具有灵活性与安全性,是一门极具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的乡村舞蹈艺术。寸跷舞蹈艺术是河北民间舞蹈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保护与传承寸跷舞蹈艺术是每一个河北舞蹈人乃至中国、世界舞蹈同仁的责任和义务。寸跷20
随着水电工程迅速发展,水电建设产生了大量的非自愿移民,非自愿移民的生计问题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糯扎渡水电站的建设造成的大量工程移民,绝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其原本的生计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主动加压与重力灌注模式术后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90例(100眼),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