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理论及策略研究——以公共开放空间为对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今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论文借助跨学科研究方法和途径,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的理论实践基础和研究框架,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学科体系。首先,通过总结城市规划设计对公共安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阐明从城市设计的视角系统研究城市公共安全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即安全城市设计)的概念,并回顾历史上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实践,探讨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安全规划、建筑安全设计的关系,阐释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的基本内涵。其次,运用安全科学、环境行为学、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灾害学、城市防灾等基础理论和原理,对应行为事故、犯罪、恐怖袭击和灾害等主要公共安全威胁要素,从自身安全和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安全职能两方面,分析公共开放空间的安全属性及其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论文继而指出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以公共开放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包括针对行为事故的行为安全设计、针对犯罪及恐怖袭击的防卫安全设计、针对灾害的灾害安全设计,并结合对其基本要素、层次范围、价值判断与目标评价的论述,初步建构以公共开放空间为对象、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最后,通过系统分析公共开放空间物质构成、形态分布及土地利用、建筑、环境设施等空间要素对公共开放空间安全属性和城市公共安全的影响,论文分别从行为安全设计、防卫安全设计、灾害安全设计三方面,阐述以公共开放空间为对象、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既有建筑物量大面广,且绝大多数为非节能型建筑,运行能耗巨大。因此,能否对其实现节能改造,决定着最终能否促进
居住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
有限的用地与持续膨胀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城市紧缩化的发展趋向。当今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未来城市的缩影,而遍布于中心区内的综合体建筑将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追问“城市是什么”,却从未获得完美的解答,原因在于,城市本身处于不断发展和建构的过程之中,意义也始终随之发生变迁,同时,当代社会的流动性、视觉的霸权也赋予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的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有更多的自由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邻里间的交往是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出真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愈发突出,城市人居环境的高密度发展成为建设常态;同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
边缘空间是园林空间中人们广为利用,行为活动非常丰富的空间。然而对园林空间的探讨却大多重主体空间的功能分区和设计美学,而忽略了作为分隔和过渡的边缘空间的形态研究以及人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重组,曾经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废旧工厂,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一些以
随着我国3张3G牌照的发放,我国已然迎来了自己的3G移动通信时代。在移动通信时代的背景下,移动通信枢纽建筑必然会带来自己的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