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生殖中心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ET)时通常应用D3胚胎进行移植,然而囊胚移植更符合生理过程,可减少胚胎移植的数目,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通过D3剩余废弃胚胎的序贯培养得到了一定数目的囊胚,分析了影响人囊胚形成的因素,并且利用得到的囊胚在人胚胎肺组织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pulmonary fibroblasts,HEPFs)饲养层上对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建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影响人囊胚形成因素的研究;第二部分,饲养层的制备与处理;第三部分,人胚胎干细胞建系的初步探讨。 我们将D3移植后剩余无冻存价值的胚胎采用序贯培养的方法培养到D5-7,观察囊胚形成的情况及囊胚的质量,分析了D3胚胎的细胞数和质量分级与囊胚及优质囊胚形成之间的关系,给囊胚移植提供理论支持。我们共得到98位患者D3移植后剩余无冻存价值的203个胚胎,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本实验。将胚胎于D3转移至G2.3中,每天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直至受精D5-7并且对囊胚进行分级。共有51个囊胚形成,囊胚形成率为25.12%,优质囊胚有14个,占所有囊胚的27.45%,全部由Ⅱ+级以上胚胎形成。32位有囊胚形成的患者有16人获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50%,高于66位无囊胚形成患者28.79%的妊娠率(P<0.05)。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D3胚胎细胞数与囊胚形成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Ⅰ-Ⅱ+级胚胎比Ⅲ-Ⅳ级胚胎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