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属植物中三种伴刀豆凝集素A结合的糖苷水解酶的特性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豆科植物的根尖或根瘤原基等快速生长的组织中,细胞壁的降解和重建需要各种糖苷水解酶的共同作用。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糖苷水解酶,如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木糖苷酶等。目前,对这些糖昔水解酶在细胞中的具体功能并不是很了解。在本论文中,作者分析了三种苜蓿属植物来源的糖苷水解酶,这三种糖苷水解酶都能与伴刀豆凝集素A结合。   首先,从紫花苜蓿中鉴定了一种双功能的糖苷水解酶,这种酶同时具有β-木糖昔酶活性和α-L-阿拉伯糖苷酶活性。从过量表达这种水解酶的截型苜蓿中提取并纯化得到了这一蛋白,纯化的蛋白作用于各种人工底物或自然底物时,能够水解出其中包含的木糖或阿拉伯糖单体。表明这一水解酶可能在细胞壁的膨胀和翻转过程起作用。   接下来,从截型苜蓿幼根中克隆到了一段编码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基因并成功地将这一基因转化入截型苜蓿中,得到了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对得到的各个转基因植物株系进行免疫印迹检测时发现,在许多转基因植株中这一水解酶的表达水平要显著的高于野生型植株的表达水平。以对硝基苯-α-L-阿拉伯呋喃糖苷为底物检测时发现,转基因植物叶片中的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性要比野生型植物中的高5-6倍。用各种人工底物鉴定其底物特异性时发现,纯化的蛋白只能从对硝基苯-α-L-阿拉伯呋喃糖苷中水解出阿拉伯单糖。   最后,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对截型苜蓿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胞外酶能够水解结瘤因子,结瘤因子是一种脂质几丁质寡糖,它是由根瘤菌合成并分泌的作为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过程中的一种信号分子。这种胞外酶能将所有测试的结瘤因子特异性地水解为带脂肪链的几丁质二糖,因此将其称之为结瘤因子水解酶。研究还发现结瘤因子水解酶是通过结瘤因子的诱导而产生的。当用结瘤因子诱导一些不能结瘤的截型苜蓿突变体时发现,结瘤因子水解酶的诱导产生与结瘤因子的信号传导途径有关,截型苜蓿中dmi3基因编码产物为Ca2+/钙调素依赖型蛋白激酶。研究发现相对于野生型植物dmi3突变体在结瘤因子诱导下只能将少量的结瘤因子水解成脂质几丁质二糖。综上所述,以上结果表明截型苜蓿中结瘤因子水解酶的诱导生成依赖于结瘤因子的信号传导途径。
其他文献
壳聚糖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生物相容性、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然而,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大量的氢键,使之只溶于部分稀酸,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酶法因具有催化选择性高、反应速率快和副产物少等优点,在改性壳聚糖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因此,本文利用酶法合成出新颖的壳聚糖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并研究其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和桑椹的保鲜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漆酶为催化剂,选取咖啡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因此,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水稻籽粒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
大量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证明,调控胃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主要来自迷走神经背核(DMV),部分来自疑核(NA),这说明NA对胃也具有调控作用。但是NA对胃运动是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文献报道颇不一致。这提示我们非常有必要就NA对胃运动的调控做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面的工作用电刺激的方法观察了NA对胃运动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电刺激大鼠NA通过迷走神经对胃运动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是由于兴奋了疑核
为解决硅系太阳能电池材料成本较高、工业制造流程复杂、不利于环境保护等问题,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应运而生。作为DSSC电池的核心成分,染料敏化剂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池器件整体的光电表现。有机染料敏化剂分为天然获取和人工合成两种。人工合成的敏化剂光电性能表现优良,但与硅系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比差距明显,而且有机金属敏化剂依然存在着成本较高和资源稀缺的问题。天然染料资源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实践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也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肤浅、零碎等低效问题,因此本文从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含义出发,对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