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裙边酱的多菌种阶梯发酵工艺及风味变化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扇贝加工副产物——扇贝裙边的利用率,增加其附加值,本研究将以扇贝裙边为主要原料,利用豆粕与米曲霉沪酿3.042制曲,在扇贝裙边酱发酵后期添加耐盐四联球菌和鲁氏酵母菌,以改善扇贝裙边酱的风味。本研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其最优工艺参数,研制出一种营养丰富、配比合理、口感鲜美的扇贝裙边酱。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确定了扇贝裙边酱的混合阶梯发酵加工工艺。(1)蛋白质水解发酵工艺:将洗净的扇贝裙边放入沸水中漂烫,放凉后切碎,豆粕经过高压灭菌(0.1Mpa,30min)后,冷却至35℃接种米曲霉,接种量为0.05%,保持温度30℃经过36h制曲得成曲;将扇贝裙边和豆曲以4﹕1的比例混合发酵,加入中性蛋白酶2000U/g、食盐添加量为成品总量的12%,40℃恒温发酵。(2)增香发酵工艺:待酱醪发酵8d后,按1%的接种量接种已活化好的耐盐四联球菌,30℃恒温发酵6d后,接种已活化好的鲁氏酵母菌,接种量为1%,30℃恒温发酵7d,酱醪经磨细、杀菌,得成品。2.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扇贝裙边酱的混合阶梯发酵各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添加耐盐四联球菌发酵扇贝裙边酱可以增加产品中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特别是乙酸和乳酸的相对含量,再加入鲁氏酵母菌发酵扇贝裙边酱可以有效抑制产品中酸类物质的产生,促进成酯反应,最终使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明显提高,使产品的风味质量显著提高。添加耐盐四联球菌和鲁氏酵母菌发酵的扇贝裙边酱样品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是乙醇、乙酸乙酯、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乙酯、乳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酸、3-甲基丁醛、十六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醛,这几种物质在扇贝裙边酱样品中所占比例为76.45%,构成了扇贝裙边酱的主要香气成分。3.分析了扇贝裙边酱基本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为19.85%,脂肪含量为0.80%,氨基酸态氮为1.75g/100g。由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分析结果可知,以扇贝裙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扇贝裙边酱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4.分析了扇贝裙边酱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游离氨基酸总量为9.82g/100g,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15g/100g,具有酸鲜味感的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9.34%;具有甜鲜味感的苏氨酸Thr、丝氨酸Ser、丙氨酸Ala、甘氨酸Gly、脯氨酸Pro、赖氨酸Lys占氨基酸总量的38.80%,他们对扇贝裙边酱的风味具有突出贡献。5.分析了扇贝裙边酱的感官特性及微生物指标。经过感官及微生物指标分析,扇贝裙边酱为棕黄色酱状物,入口细腻,具有浓郁的海鲜风味,且各项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比较句式数量多、结构复杂,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大纲、教材、教师和学习者四个角度对汉语比较句的二语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大纲应对比较句式重
谷朊粉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谷朊粉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较差,使其在食品和非食品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对谷朊
系统在时频域对线性调频(Liner FM)信号进行检测与调制参数估计。先重排LFM信号的时频分布图,再使用直线检测方法和形态学细化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对LFM信号检测与调制参数估
基于传统作文教学在学生修改作文、表达自我、愿意与人交流、分享习作上存在的困难,笔者尝试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广州数字教育城"师生个人学习空间开展习作评价的实践研究,
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能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能把所学的技能,灵活地应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要达到这个目标,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
论文研究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将杨木单板制备成单板层积材的形式,应用于集成工程材料层板结构中,在满足木结构对工程材料需求的同时,提高人工速生材杨木的使用价值。论文通过玻
中国鲎是珍贵的海洋活化石,有着极高的医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厦门海域曾分布大量的中国鲎,而近年来,由于危及鲎生长繁殖的围海造地、滩涂养殖以及狂捕滥杀现象层出不穷,再加上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只新型分散染料(分散蓝825、分散红902、分散橙BROD和分散紫900)的耐NaOH介质的碱性染色性能,针对碱性染色出现的染料移染率低和匀染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助剂对剥
基于流线型的流动追踪模拟在过去几年里倍受关注,并已成为很多传统流动模型法(比如有限差分法)的一项高效率、完善性技术。正是因为它的高效,使得流线型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
为更加有力、有效地遏制行贿犯罪,有必要运用刑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对本罪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剖析,使这种犯罪对“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的期待和信赖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