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评价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的制定与推行,为地方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规范性的文本,推动了地方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但《国标》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问题,本文从旅游需求的视角对旅游资源分类及《国标》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并从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国标》的应用技术。
本文首先从旅游资源的主观性定义出发,认为旅游资源“存在于一定地域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所向社会呈现的种种旅游价值的姿态”。依照这种定义旅游资源具有二元结构即本体及社会对本体旅游价值的认识,即便旅游资源本体不发生变化,旅游需求发生变化时也应该重新分类旅游资源,进而笔者对旅游资源分类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对旅游资源分类和《国标》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科学分类法是很有必要的,但也造成了划分类型的不科学性,另外科学分类法也会造成“远粗近细”的现象;《国标》所提倡的旅游资源基本的单元细胞——单体,这是一种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旅游资源分类所采用的“非此即彼”的做法是认识论的观点之一;《国标》旅游资源评价中所采用的打分加权的做法,是一种管理学的思维。
旅游资源功能,即旅游资源在满足旅游需求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性能,这一定义是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的契合点。文章的第四部分首先依据旅游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将旅游资源功能分为六大类,并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笔者进而得出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存在着功能映射的关系,旅游资源功能既与旅游需求相互对应,又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对《国标》应用技术的研究。在此部分,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以下几点:旅游资源分类的功能组合表,笔者试图将《国标》旅游资源分类中具有同一功能指向的类别进行归纳提炼,并进行规律性的探讨,认为旅游地应启用专家系统建设适合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功能分类标准;笔者依据旅游场及旅游资源功能提出了功能单元来演替旅游单体,功能单元是对《国标》旅游资源单体的整合,在这个单元中众多的单体巧妙的衔接、组合,形成一个庞杂的有机整体,它所反映出的气质就是功能单元;最后,笔者提出构建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确定旅游需求对旅游地的条件约束秩序,并以此为核心把《国标》普查的结果分层次的构建成核心资源、支撑资源、配套资源、储备资源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文章第六部分对瓦房店市旅游资源的普查结果进行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