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研究——基于范畴化理论的探索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是自然语言赖以存在的基本形式;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类交际的基石。可以说,离开了具体的词汇,语言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然而,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词汇教学也被指责为“费时低效”的活动。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系统的词汇教学理论以及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因此,对词汇教学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词汇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具有系统性,词汇教学的规则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词汇教学的研究还几乎是一个空白。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方法论武器,以期建立词汇教学的系统模式,为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方略。   全文共有八个部分:   导论在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论文框架。   第一章英语词汇教学解析。本章分别从词汇知识、词汇学习策略、词汇教学的历史演变以及范畴化理论与词汇教学四个方面回顾并梳理有关词汇和词汇教学的研究,以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词汇和词汇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找到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范畴化理论相关概念界定。本章对几个相关概念——范畴、范畴化、范畴化的典型理论、范畴化的层次理论以及范畴化的认知模型进行了界定,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必要的铺垫。   所谓范畴就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范畴化是人脑利用符号系统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范畴化的过程就是在千差万别的事物或复杂的语言系统中寻找相似性的过程,并根据相似性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进而形成不同的范畴。那么,范畴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怎样的呢?范畴化的典型理论认为,范畴是以典型为认知参照点组织起来的,范畴成员的地位不尽相同,范畴中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范畴化的层次理论是关于将事物从最抽象到最具体的排列方式。而认知模型就是储存在人脑中关于特定认知对象的所有认知表征。换句话说,认知模型就是人们对特定认知对象所拥有的全部知识系统,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并对其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   第三章基于范畴化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立论基础。基于范畴化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与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探索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的重要性。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实质就是要使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使之内化为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而学习者是积极的信息组织者。由此可见,认知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基于范畴化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关于词汇学习过程的阐释是一致的。因此,这些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范畴化的典型理论与多义词教学。多义词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自然语言中,除专业术语外,单义词极少,而大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多义词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传统的语义研究并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多义词的本质。根据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多义词是由一个典型词义(prototype meaning)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非典型词义而形成的一个词义的辐射范畴,其典型词义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最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系统最早获得的义项,其它非典型词义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隐喻、转喻、联想等)从典型词义发展而来,并围绕典型词义向外辐射、扩展,构成意义相互联系的语义网络。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多义词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应重点讲解多义词的典型词义,运用联想、搭配等手段对典型词义进行深加工,然后运用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探索多义词词义扩展的认知理据,搭建一词多义语义网络,在拓展词汇广度知识的同时,促进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多义现象可以说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多义词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人类认知的产物。   第五章范畴化的层次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词汇作为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词汇进行分析、归类是一个范畴化的认知过程。尽管词汇范畴分类比较复杂,但是认知科学发现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层次范畴,即基本层次范畴。根据人的一般认知规律,人们先认识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然后再认识非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这一点对词汇教学非常重要。在词汇教学中,先从简单的、使用频率高的、便于记忆的、文体中性的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入手,然后向非基本层次词汇拓展,帮助学习者逐渐获得词汇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的发展。范畴化的层次理论能够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大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单音节词居多)的不可切分的词语,具有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等特点。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的这些特点,运用构词法、联想法和搭配法对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进行深加工,帮助学习者建立词汇语义网络。同时,运用语义聚合和语义切分策略,加强词汇与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促进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六章范畴化的认知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认知模型是储存在人脑中关于特定认知对象的所有认知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借助头脑中已有的认知模型,即使在那种完全没有适当认知模型借用的陌生环境下,人们也会尽力从某些认知模型中提取相似的经验来认识新环境以及新事物并对其范畴化。可以说,没有人们头脑中已有的认知模型,就不能够认识周围的环境。范畴化的认知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将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引入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所具有的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主动探索掌握词汇的方法,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入手,提高学习者驾驭词汇的能力。同时,认知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认知范畴的典型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典型并不是认知范畴的一个固定的认知参照点,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范畴的内部结构依赖于语境,从广义来讲,依赖于社会文化知识,而社会文化知识是以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也就是说,范畴的内部结构依赖于语境,并依赖于贮存在人们心中的认知模型,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这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一种语言的词汇绝非简单地掌握单词的拼读和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要掌握该语言词汇的特定的文化,也只有做到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使用所学语言。范畴化的认知模型可归结为四大类型: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这四大类型的认知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是结束语。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以及所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运用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多义词教学进行探讨。然后,从范畴化的层次理论入手,探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将范畴化的认知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确立学习者在词汇教学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作用。第二,从研究方法来讲,本研究运用了跨学科的分析研究方法,吸收了当代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英语语料库对词汇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三,突破了传统的词汇研究的范围。本文所研究的词汇不仅指单个的词汇,而且也包括了由词汇短语或词汇组块构成的多词单位。第四、把隐喻和转喻思维能力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隐喻、转喻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了解并掌握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会用语言来思维。   尽管本研究通过对范畴化理论的深入挖掘,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的范围不够广,分析还不够深入;第二,本研究没有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目的:从认知行为层面和神经层面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过程,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缺陷是否在汉字水平上存在特异性。促进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神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