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人格教育探析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关注人格问题,关注人格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人格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家。孔子以其“有六艺以教民”的儒者身份,提出了最具实践性的君子人格,并提出君子人格的人性基础,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想要达到完满人格的关键在于后天的“教”与“习”,所以孔子的君子人格培养重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形成了较全面完备的关于君子人格教育的思想。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仁、智、勇品格的君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从“忠”、“恕”两个方面展开孔子的君子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深深融入到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今天研究孔子的君子人格教育思想,对于解决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以及塑造当代理想人格都有着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批判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有力的概念工具。“将文化作为资本”这是布尔迪厄解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