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黄斑区域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在年龄为18到40岁的人群中,排除旁中心注视,矫正视力小于0.8,排除既往有内眼手术史或屈光手术史及其他全身疾病史者,收集高度近视者(等效球镜值在-6.00D以上,排除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伴发有其他综合征的高度近视及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48例(49H艮,男21眼,女27眼),以及正常对照组(屈光度在±0.50D之间,屈光介质透明;排除视网膜疾病、无脉络膜疾病、无视神经疾病;)20例(20H艮,男10眼,女10眼),用IOL Master测量被硷眼的眼轴长度,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3000)对被检眼的黄斑区进行OCI、快速扫描(Fast Macular Thickness Map,FMTM),排除OC1、检查黄斑区异常形态学改变者,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中心凹及周边直径为3mm和6mm两个环形区域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并对性别、眼轴长度与黄斑区域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无论在高度近视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最厚,鼻侧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旁周边中心凹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最厚,上方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
2、高度近视组中旁中心凹范围及旁周边中心凹的颞侧和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变薄;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的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薄: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高度近视组中中心小凹及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3、正常对照组女性黄斑旁中心凹各部位(除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低于男性组,而高度近视组中无性别差异.
4、旁中心凹及旁周边中心凹下方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呈显著正相关;旁周边中心凹鼻侧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也呈正相关;中心凹最小厚度、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旁周边中心凹上方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黄斑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眼轴延长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与性别无关.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是旁中心凹区,不是在中心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