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区域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黄斑区域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在年龄为18到40岁的人群中,排除旁中心注视,矫正视力小于0.8,排除既往有内眼手术史或屈光手术史及其他全身疾病史者,收集高度近视者(等效球镜值在-6.00D以上,排除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伴发有其他综合征的高度近视及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48例(49H艮,男21眼,女27眼),以及正常对照组(屈光度在±0.50D之间,屈光介质透明;排除视网膜疾病、无脉络膜疾病、无视神经疾病;)20例(20H艮,男10眼,女10眼),用IOL Master测量被硷眼的眼轴长度,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3000)对被检眼的黄斑区进行OCI、快速扫描(Fast Macular Thickness Map,FMTM),排除OC1、检查黄斑区异常形态学改变者,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中心凹及周边直径为3mm和6mm两个环形区域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并对性别、眼轴长度与黄斑区域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无论在高度近视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最厚,鼻侧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旁周边中心凹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最厚,上方与下方次之,颞侧最薄. 2、高度近视组中旁中心凹范围及旁周边中心凹的颞侧和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变薄;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的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薄:高度近视组中旁周边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高度近视组中中心小凹及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3、正常对照组女性黄斑旁中心凹各部位(除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低于男性组,而高度近视组中无性别差异. 4、旁中心凹及旁周边中心凹下方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呈显著正相关;旁周边中心凹鼻侧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也呈正相关;中心凹最小厚度、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旁周边中心凹上方对应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黄斑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眼轴延长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与性别无关.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是旁中心凹区,不是在中心凹.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索建立适合发育期视觉研究的低水平铅暴露大鼠模型.(2)研究发育期低水平铅暴露大鼠的大体发育情况及体重、血铅浓度和视网膜铅浓度测定.(3)研究发育期低水平铅暴露
张伟明  张伟明,国家一级作家、第二届广东青年文学院签约作家、首届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深圳市宝安区首届高层次人才。 在《青年文学》《花城》《长城》《芳草》《作品》《广州文艺》《特区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由作家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长篇小说《无所适从》《草鞋岗》。出版小说集《我  是打工仔》《虚玄歌》,散文随笔集《西去的寻找》等文学专著九部,另有部分诗歌作品发表并获奖。小说曾获深圳首届“大鹏文艺奖
期刊
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陶瓷协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佛山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佛山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石湾陶艺学会名誉会长。曾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展览“和谐奖”金奖及学术交流优秀作品奖、香港金紫荆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