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前,印度妇女在英国朋友的帮助下,发动两次投票权运动,拉开印度女性参与政治进程的序幕。独立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保障了妇女的各项权利,奠定妇女参与政治的基础。五六十年代,妇女积极参与到中央和各邦议会的投票选举中。但是,这一时期,妇女参政的主要特点是精英妇女政治,一些有威望的或家族支持的女性被选进中央和各邦立法议会,担任议员或担任各级官职。七八十年代,妇女在国家管理中的参与水平,相比独立初期,呈现下滑趋势。这一时期,在世界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印度妇女状况委员会报告以及印度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妇女的政治参与突出表现为一系列政治抗争运动,针对沙阿·巴诺案、萨提、强奸和嫁妆问题,妇女团体及个人发起抗争运动,迫使国家出台各项法律,保障妇女权利。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妇女保留传统的影响以及地方自治机构完善的需要,国家出台宪法第73次修正案,在地方潘查亚特治理中为妇女保留33%的席位,妇女的基层政治参与水平明显提高,开始了印度女性的大众民主化进程。自独立以来,印度民主制度一直稳定发展,但是国内妇女的状况一直令世界关注。妇女的政治参与,不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范围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事实证明,男性仍然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妇女参政受到严格限制。虽然在地方自治管理中,妇女比例占据33%左右,但改变不了妇女在中央和地方决策机构中比例偏低的现状。另外,各邦的妇女参政水平存在差异。政治、经济、教育、家庭及性别歧视等因素仍然制约着妇女的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