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评级机构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随着债券等金融产品日趋复杂化,投资者越来越依赖信用评级机构用简单的评级符号去为他们的投资行为提示风险。可以说,评级机构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并不比那些大型金融机构小,但是其受到的监管规制却非常少。这种“权重责轻”的现象,导致其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的表现着实令人失望,非但没有为投资者提示风险,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给了债券或衍生产品过高的评级而助推了危机的蔓延。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开始意识到信用评级机构如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一样,也需要加强监管。目前,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如股票市场,人们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并不明显,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关于评级机构监管的制度也就十分有限,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在这两次危机中的表现,找出其背后制度设计上的症结,然后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监管措施,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和利益冲突三个方面完善我国的评级机构监管制度。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支点,主要介绍了信用评级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概念,评价了信用评级机构对市场的功能作用,还阐述了信用评级机构产生发展背后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比较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关于评级机构发展沿革和监管概况,分析了各国评级机构发展和监管的特点,同时,通过比较得出,美国在评级行业发展和评级机构监管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且无论欧盟还是日本,都有学习美国经验的趋势。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的表现,发现评级机构普遍存在风险提示丧失、随意变更评级结果和评级数据过时的现象,为后文找出评级机构监管的漏洞打下基础。第四部分首先通过分析找出评级机构表现背后存在的三个问题:市场竞争不足、利益防范不力和信息披露要求不严。然后以信用评级第一大国——美国为对象,研究其现有的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监管措施,同时分析其不足。最后,还介绍了美国现在最新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及其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美国相关措施的借鉴,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