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清肠化湿方对NF-κB、COX-2表达的调控,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方法:临床部分: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方法研究,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清肠化湿方口服结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实验部分: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肠化湿方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化湿方结合SASP组。各治疗组连续给药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COX-2的表达。
结果:临床部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改善主要症状(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疗效满意,其中腹泻、粘液脓血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腹痛疗效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组结肠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部分:清肠化湿方组结肠组织NF-κB、COX-2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但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
结论:清肠化湿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有效方法。清肠化湿方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COX-2的表达,进而起到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作用。